首页 > 西陆军史 > 正文

揭秘:毛泽东促许世友和张春桥团结 最后却失败

毛泽东和许世友

在八大军区调动会议上,毛泽东读史传的心情略有显露,在张树德著《红墙大事》(中央文献出版社)一书中记载颇详。1973年12月12日,中央军委开会,毛泽东向老帅问好,并介绍了刚出山的邓小平。为了给王洪文一个机会,委托他点名,让他在将帅面前树立威信。王洪文不知深浅,大大咧咧地点起名来。当他点到许世友时,只听一声巨响,许世友把茶杯磕在茶几上。毛泽东脸色铁青,一声不响。周恩来接下去点名。12月20日,毛泽东接见会议代表,讲到《红楼梦》时,说:你们要不读一读《红楼梦》,怎么知道什么叫封建社会。你们要搞点文,文武结合嘛。这时毛泽东点了一下许世友:有人讲《红楼梦》是“吊膀子”书,这个观点不对。用的是假语村言,真事不能讲,就是政治斗争,“吊膀子”就是掩盖它的。许世友在南京军干部会上批评过读《红楼梦》的人,说《红楼梦》是“吊膀子”的书。毛泽东和许世友谈了一阵《红楼梦》,话题一转,说:“常恨随、陆无武,绛、灌无文”,周勃厚重少文,你也是少文吧,你就做周勃吧,你去读《红楼梦》吧。毛泽东要许世友做周勃事,在“文革”期间也广为流传,画家程十法还画了周勃像,颇受人们喜爱。(作者注:刘元海,匈奴人,冒顿之后,刘邦以宗室之女为公主嫁冒顿,约为兄弟,故其子孙遂姓刘。元海好读书,尝对同学朱纪、范隆曰:“吾每观书传,常鄙随、陆无武,绛、灌无文。”毛泽东引这个典故时,说成“常恨随、陆无武”。在此之前,孙中山悼徐锡麟挽联时已用“常恨随陆无武”。)

毛泽东的这番话意味深长。这里有四个人物,即随何、陆贾、周勃、灌婴。周勃被封为绛侯,故称之为绛。有不少文章在评论这个史实时,都认为毛泽东教许世友做周勃是对许寄予厚望。如果是这样,只是毛泽东的一个愿望。这话的涵义是很丰富的。如果全面地了解一下周勃,对理解毛泽东当时的心境会更深入些。刘邦病重时,吕后问他身后事的安排,刘邦说:“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厚重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刘邦病逝之后,吕后欲立诸吕为王,问周勃,周勃说:“无所不可。”诸吕既立,周勃虽为太尉,但不得入军门。陈平为丞相,不得任事。陆贾深知陈平的心事,建议陈平交欢周勃。于是陈平以厚礼为周勃寿,两人相谋诛了诸吕。孝文帝立,周勃一度为相,后被免去相职,下放到绛县,畏恐被诛,常令家人披甲自卫。后来有人告周勃谋反,被捕入狱,受狱吏侮辱。经薄太后说情方出狱。他深有感慨地说:“吾尝将军百万,然安知狱吏之贵乎!”周勃的儿子周亚夫亦是将军,被封为条侯,居功自傲,汉景帝尝以目送之,曰:“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那时正在读《绛侯周勃世家》的毛泽东,看到王洪文点名时许世友磕茶杯,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呢?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文革”期间,中共上海市委写作组主办的《学习与批判》发表过《张勋传》,到处都在抓所谓“复辟”的辫子兵。由于张勋从南京起兵北上,因之又传说此文是针对许世友的。笔者曾和朱永嘉谈及此事,他回忆说,那时肖木在北京王洪文身边工作,有机会了解一些内情。有一次肖回上海探亲,与朱私下谈话时,提到有一次毛泽东讲起张勋复辟的问题,王洪文问张勋辫子兵是怎么一回事,毛泽东要王洪文自己去查资料,因为毛泽与几个人都谈到这个问题。对军队问题,毛泽东说过,如果指挥不动就打,无非是张勋复辟,辫子兵嘛。乘我还可以,还能打一仗。毛泽东的这些话是对军队说的,当然也是对否定“文革”派讲的。朱认为毛泽东在开中央军委扩大会之前是作了最坏准备的。针对毛泽东的讲话,朱找了复旦大学历史系的赵青老师写一篇张勋的故事,赵因为教学任务重,动手很慢,到1974年2月才在《学习与批判》发表一篇由赵青署名的《张勋传》。

毛泽东还准备带兵打一仗,是有心理依据的。在“文革”初期,毛泽东多次问许世友:中央出修正主义怎么办?许世友说:我带兵进京把他干掉。这话表现了许对毛泽东的一片忠心,但毛泽东会怎样想呢?在不同的历史环境里,毛泽东会不会有不同的想法?在历史上,大将军有带兵进京的想法都是犯忌的。同样一句话,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听话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

把毛泽东的读书活动和历史背景相结合来考察,可以看出他不读无用之书,也不为无用而读书,可谓集古为今用影射史学之大成者,为古今第一人。

(责编:白民伟)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