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科技 > 正文

中国亮出前所未有的漂亮答卷,南海大势已定!

1952年11月,主席明确指出:

为了准备力量反对帝国主义从海上向我国的侵略,我们必须在一个长时期内根据工业建设发展的情况和财政的情况,有计划地逐步地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

关键词:长时期、有计划。

戎评知道,在如今中国的“军迷圈”中,对于中国进口自苏联的“四大金刚”在50-70年代长达20年间充当中国海军核心支柱、以及后来中国海军进入21世纪,竟还要去俄罗斯引进4艘现代级驱逐舰倚为“新四大金刚”,并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将“新四大金刚”作为主力舰使用的种种往事,不少军迷可说是耿耿于怀!

他们打心眼里认为,建国之初的中国,犹如百年前一般的选择了“塞防”!

他们一边欢欣于当下海军的“下饺子”,一边又会扼腕叹息,要是早几年就好了,这是补历史欠账!

甚至在个别的极端言论里,我国当下对于海洋的态度,被称为“二次战略转向”,其言外之意,只差贬斥咱们曾经在海洋战略选择上,犯过“错误”!

无疑,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诸如此类的认知是及其幼稚的。

原因很简单,所谓“海防”,并非只是舍得砸钱、拥有一支所谓亚洲第一的纸面舰队那么简单。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真正的“海防”,是一个横跨舰船制造、人才培训、战术研究、战略认知的立体工程!

而这个工程的缔造,非一日之功、也远不止十年磨剑。

一个强大海防的构建,需要的是两至三代人的努力,需要的是一个国家对此几十年如一日的系统性投入!

因此,建国之初就系统性的提出了海防战略的中国,与今日正跨步迈向远洋,不断铸造深海利剑的中国,究竟有着怎样的区别?

戎评的答案是没有。

道理很简单,你永远不能指着一栋大楼夸赞其雄伟美丽时,又对支撑起了整栋大楼地基的重要性,不屑一顾。

大国必修课的“好学生”

击碎了客观规律的中国

自17世纪地理大发现后的新航路开辟以来,围绕要新兴的“海权”还是要传统的“陆权”,世界各大国之间进行了长达百年的博弈。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