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1月12日,领导人出席中国—东盟(10+1)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有两件事被重点提及。
第一件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第二件事,《南海行为准则》(COC)。
目前,第一件事已经尘埃落定。11月15日,包括中国、韩国、日本在内的15个成员国,通过视频的方式,共同签署了RCEP。
该协定将覆盖全球30%的人口(约22亿),29.3%的GDP(约25.6万亿美元),27.4%的贸易总额(约10.4万亿美元)。
全球最大的自贸区就此诞生。美国费尽心思打造的对华封锁圈,威力将会大幅削弱。
相关的解读已经有很多,今天我们再聊聊第二件事。
关于“南海行为准则”,领导人在会上的原话是,“呼吁各方以灵活务实的方式加快磋商进程,积极考虑在疫情条件允许后,尽早在华举办面对面磋商,推进准则二读”。
“加快”、“积极”、“尽早”……看完这段话,我最大的感受是,催促的意味十分浓重。
为什么会有催促的意味?我的理解是,某些国家在刻意拖延谈判的进度。
02
2002年11月4日,柬埔寨金边,中国和东盟各国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宣言内容并不多,一共就十条,主要是确定各方在南海开展行动时,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
比如,保证“处于危险境地的公民”的人身安全,国防和军队官员及时沟通,互相通报即将开展的军事演习等。
核心就是避免擦枪走火,导致局势骤然升级。
然而,宣言只是宣言,本身不具有任何强制约束力,东盟各国违反宣言精神的行为时有发生。
签署协议的时候,各国也考虑到这个问题,因此特别在第十条中提出,要制定“南海行为准则”。
2021-01-26 10:08:06
2021-01-26 11:06:28
2021-01-26 10:20:45
2021-01-26 11:59:43
2021-01-26 10:32:03
2021-01-26 11:19:41
2021-01-25 11:11:23
2021-01-26 11:11:57
2021-01-26 11:44:03
2021-01-26 11:00:05
2021-01-26 11:29:04
2021-01-26 11:37:00
2021-01-26 10:13:31
2021-01-25 13:33:11
2021-01-25 13:47:52
2021-01-25 11:28:21
2021-01-25 13:07:47
2021-01-25 12:24:11
2021-01-25 11:38:49
2021-01-25 12:45:54
2021-01-25 11:20:57
2021-01-25 10:25:00
2021-01-25 10:46:25
2021-01-25 10:54:32
2021-01-22 13:0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