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球扫描 > 正文

振奋!中国航天官宣:用月球土壤告慰毛主席

饮水思源,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举世瞩目成绩,并奠定了今天的航天大国地位,这离不开毛主席的高瞻远瞩和非凡魄力。

毛主席早在五六十年代就对这项事业的末来,有着清醒而富有远见的认识。“等、靠、买、租”都不是办法,小国或许可以在太空事业上依附超级大国,但中国绝对不可能。

等,怎么等?1957年11月毛主席访问莫斯科,看到了苏联人造卫星的成就,不无感慨地说 :“我们在人口上是个大国,在经济上是个小国。我们半个卫星都也没有抛上去。”

回国后,1958年5月17日,毛主席在党的八大二次全会上表态:“苏联人造卫星上天,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958年8月,中科院成立“581”任务领导小组,组长钱学森,副组长赵九章、卫一清,卫星研制分三步走,第一步发射探空火箭,第二步发射小卫星,第三步发射大卫星。

1960年2月19日下午4点47分,“T-7M”火箭腾空而起、飞行高度达4-5公里。5月28日,毛主席在上海新技术展览会上看到“T-7M”火箭时,问能飞多高,有人回答“8公里”,他鼓励说:“8公里那也了不起,应该8公里、20公里、200公里地搞上去!”

那时候,经济还相当困难,导弹、卫星事业是一项沉重的经济负担,但如果要等到经济处于理想状态再去追赶发达国家航天水平,恐怕现在要跟隔壁印度一起跑圈。

靠,怎么靠?苏联曾经大力帮助过我们,但1960年8月,赫鲁晓夫决定撤走全部的苏联技术专家,这对于正在起步的中国航天事业而言,是一个沉重打击。

就是在这种压力的倒逼下,迫使我们克难困难,独立自主地掌握了尖端技术,不但培养了人才,还提升了工业水平。毛主席还风趣地说:“如果他(赫鲁晓夫)给我们尖端技术,这笔帐是不好还的。”

买和租,更不用说了,短期看,虽然省钱,实惠,但对于一个大国长远发展来说,人家绝对不会卖给你任何核心技术,这是一条受制于人的道路。毛主席给中国航天事业指出的道路就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