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2021年,相信很多军迷最期待的就是轰20,整个“20家族”都亮相服役了,就只有轰20千呼万唤没出来,在2021年,它再不出来,就真的变成“轰21”了。
轰20为何迟迟不能露面?因为它很难,比如隐身。
实际上,无论B2、B21还是轰20,它们追求的都是全向隐身,无论雷达从哪个角度照射,回波都比隐身战斗机少一个数量级,然而它们的体型却比F22、F35、歼20大得多,这要求对机身每一个细节都进行精心的处理,包括发动机喷口、飞机背部和所有的接缝。
这不仅要求有先进的设计,更要求有精致的工艺,有时候,对生产工艺的升级,甚至比研制一架隐形飞机更难。
不过,从2016年9月2日,首次披露中国空军正在发展新一代远程轰炸机至今,时间已经过去4年多,这中间经历了铁鸟台、战略轰炸机徽章、和the next等众多事件,2021年,我们可以期待轰20面世了,那是自歼20首飞之后,又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最近,俄罗斯媒体也对轰20进行了重磅报道,以战斗民族的思维来看,我们的隐形轰炸机会是什么样的呢?会有哪些有意思的设计呢?值得一看。
在俄罗斯人看来,我们的轰20与他们的PAK-DA颇为相似,都不是单纯的飞翼结构,比B2多出一个前身的机头,尾部设计也大不相同,不过,这样的设计违背了雷达隐身最基本的边缘平行原则,无论刷多么厚的隐身涂料都无法弥补,实属“画蛇添足”,因此我们的轰20绝对不会是这个样子,隐身对于轰20来说,是最重要的。
其次,在俄罗斯人眼中,我们的轰20有一对翼梢小翼,这点也和PAK-DA一样。
对于翼梢小翼的看法,外界一直有不同的观点。
首先,它的确能够大幅增加飞机的航程。且不说军用飞机,就是民航客机,也越来越倾向采用翼梢小翼,以提高燃油经济性,据说一次飞行,能够节省3%的燃料,或者提高3%的航程。
但凡事有利则有弊,翼梢小翼的存在,会大幅增加飞机的雷达反射面积。为了这3%的航程,去牺牲轰20很大一部分的隐身性能,怎么看都不是一件划算的事情。
当然,在国内的轰20想象图中,也不乏翼梢小翼的设计,但是曾有一种旋转尾翼的设计,比翼梢小翼高明得多。
它平放时,可以充当主翼的一部分,追求隐身最大化。而旋转时,可以充当水平尾翼,追求升力的最大化。
2021-03-04 12:47:29
2021-03-04 10:19:39
2021-03-04 12:57:29
2021-03-04 11:29:40
2021-03-04 12:13:08
2021-03-04 11:19:38
2021-03-04 13:08:41
2021-03-04 11:36:09
2021-03-04 12:31:46
2021-03-04 11:48:43
2021-03-04 11:08:39
2021-03-04 11:00:09
2021-03-03 10:19:49
2021-03-03 10:41:52
2021-03-03 12:42:13
2021-03-03 12:19:22
2021-03-03 11:53:58
2021-03-03 11:24:14
2021-03-03 12:35:13
2021-03-03 12:26:24
2021-03-03 11:10:31
2021-03-03 11:29:09
2021-03-03 10:10:35
2021-03-03 10:34:00
2021-03-02 12:4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