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西陆国际 > 正文

大国冲突的假象:中美其实都已落入陷阱?

美国、欧洲乃至全球都是这一秩序的受益者。尽管世界依然笼罩在冷战的阴影中,但美国及欧洲还是迎来了持续20多年的经济景气,经济全球化可谓一日千里。

这一切正符合金德尔伯格霸权稳定理论的逻辑。但是,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了。这是为什么?

当时并没有哪个新兴的大国能够威胁美国的地位,正在崛起的日本和西德距离美国还有相当的距离。当时很多人误以为美国衰落了,美国经济在七十年代陷入滞胀危机,美元经历了三次贬值,1979年还爆发了伊朗人质危机。

不过,到了80年代,人们很快意识到,美国并未衰落,反而可能更强大。问题来了,国际货币体系为什么会崩溃?

经济学中最好的解释是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于1960年在《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指出的一个悖论。特里芬认为,美元作为国际结算货币,必须不断地向国际市场输出,这会持续加大美国的贸易逆差;而持续扩大的贸易逆差又会破坏美元的稳定性——美元作为国际结算货币的信用。所以,美国不能既出口美元又出口商品。这就是特里芬难题。

从特里芬难题中我们可以捕捉到一个趋势:终结大国秩序的并非新霸权,而是经济全球化。这一趋势决定了国际主要矛盾的演变。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个以大国实力为核心的人为秩序,美国负责维持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比价,成员国负责维持本币与美元的固定价格。这是一种违背价格规律的固定汇率体系。二战后,迅速发展的全球化冲击了这一体系,汇率(价格)再也无法服从权力与国家,被迫交给国际市场的自由竞争来决定。从80年代后期开始,欧美世界逐渐实现了浮动汇率。

所以,市场主权挑战了国家主权,也改变了金德尔伯格陷阱的逻辑。金德尔伯格是霸权稳定学说的奠基人,但是从70年代开始,金德尔伯格陷阱的逻辑不再是大国霸权,而是全球化的市场主权,其本质是谁来支付国际公共用品成本。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国的任务是维持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比价。这就要求美国必须储备大量的黄金——这就是这一国际货币体系的公共费用。美国当然不愿意一个人出,成员国需要缴纳一定的黄金储存在美联储,只有成员国政府可用美元兑换黄金。但是,随着美元贬值加剧,法国、西班牙政府用美元到美联储兑付大量黄金。美国则以减少欧洲防务经费相威胁。这说明成员国并不愿意为这一国际货币体系支付费用。

当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国财长约翰·康纳利在十国集团会议上对各国财长说:“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但却是你们的难题”。这句源自温特劳布教授的话随后传遍了世界,也形象地表达了特里芬难题的本质。

特里芬难题的本质是法币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矛盾,即是国家主权与市场主权之间的矛盾,亦是政治非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