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观察 > 正文

比孟晚舟归国更难打的仗:击碎美国的华为枷锁

肆、华为的坚守与割舍

从华为的三大块业务,我们可以看到“运营商业务”成为他活下去的基本盘。这一块取决于“三大运营商”的5G网络与基站的建设进度。可是华为的凶险局面在于,他依靠“运营商的5G网络”建设活下去,可是5G网络覆盖越广,运营越顺畅,就对他“消费端手机”业务挤压越厉害。5G越先进,越顺畅。华为只能用4G的手机就越卖不动。所以华为运营商业务和消费端业务,就是一端绳索越松,另一端就勒得越紧的状态。

华为要实现突围,要“高质量活下去”,还是依靠“企业端业务”的逆风翻盘。在企业端业务里,大家都发现了怪现象,那就是华为的“自动驾驶”和“智能家居”两大增长板块,居然都是“企业类业务”。

智能家居和智能造车,都是现阶段高增长的热点,妥妥的直面消费者,“消费端”业务呀。可是华为在介入两大市场之初,就承诺无论是华为智慧屏,还是智能家居系统,智能驾驶模块,都是和家电企业,造车企业合作。华为只面对企业,只赋能,不冲在一线搏杀。华为的这一承诺,原本是为了打消“有竞争关系的同行”,担心华为直接下场而拒绝使用华为产品。华为现阶段强调了“坚决不造车”和“不做智能家居”的底层架构赋能者定位。

可惜华为面临的其他造车“友商”,却并没有因为华为承诺不造车,就放心的将“智慧驾驶核心板块让给他”。这是友商“防止被卡脖子”和“利益最大化”的必然考虑。特斯拉模式已经证实了,未来造车硬件可能像手机一样不值钱。恰恰是智能驾驶系统,以及万物互联终端入口的作用,让系统成为未来汽车持续获利的部分。

硬件不赚钱,软件赚一辈子的“苹果”与“特斯拉”模式,注定让国内的新能源车企,哪怕自身没优势,哪怕重复建设,恶性竞争,每家品牌都在打造属于自己的“智慧驾驶系统”。这让华为让出一线销售利益,只做综合技术服务者的定位,面临挑战。

同样,无论是小米,还是美的,在智能家居上都在开发自己的底层系统,强调生态闭环。华为在智能家居,只能给二线品牌赋能“智慧功能”,可是家居家电是红海市场,一线品牌通杀,二三线品牌夹缝求生的状态。二三线品牌接受华为智慧家居赋能之后,成本飞升,面对一线品牌,仅仅华为系统一个卖点,根本无法扩大市场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