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科技 > 正文

中国试射“轨道轰炸机”?当心,别上美国的当

第一次被拉出来亮相据说还把美国人“吓了一跳”,毕竟该弹从飞行弹道来看,本来就是一种“近似地球轨道”,跟发射人造卫星需要的速度增量没有太大的区别。而在该弹巨大的发射重量之下,其投掷重量却仅有1700千克,只能携带一个百万吨级核弹头。相比之下,R-36M“撒旦II”的投掷重量高达5700千克,IV型的投掷重量更是高达8700千克,这意味着,“部分轨道轰炸系统”在投掷重量上,存在巨大的技术劣势。

同时,从“部分轨道轰炸系统”的设计初衷来看,主要是为了规避北极航线这一美军导弹预警、防御系统的主要态势感知方向,实现攻击的突然性。但是,美军也很快对这一情况作出了反制:

一是扩大本土弹道导弹预警雷达的覆盖范围,除了在格陵兰岛图勒部署了面向北方的预警雷达,还先后在阿拉斯加州科利尔、马萨诸塞州科德角、加利福尼亚州比尔空军基地又部署了三部预警雷达,后来又将预警雷达升级到了最先进的AN/FPS-132型,这一雷达安装有两个阵面,加在一起具备120度宽角度扫描能力,大大拓展了美国本土的弹道导弹预警范围;

二是将弹道导弹预警雷达实施“前置部署”策略,在靠近俄罗斯本土的范围内直接部署导弹预警雷达,争取在上升段就能够对弹道导弹实施探测,如美国在中国台湾乐山、英国菲林戴尔斯、卡塔尔乌代德等三地又部署了三部弹道导弹预警雷达,这三部雷达正好完整地“包裹”住了俄罗斯的南端、西南端,如果俄罗斯试图向南发射弹道导弹,那么会在上升段就被发现。

同时,美军在1970年代展开的“国防支援计划”(DSP)卫星星座,更是给了苏军的“部分轨道轰炸系统”以致命一击:根据DSP的星座设计,可以直接标定苏军战略火箭军的洲际导弹发射井或主要机动发射区域,一旦发现苏军战略火箭军有发射洲际导弹的动态,即发出预警。这套系统可靠性极高,性能极其强大,据称可以直接探测到“逆火”轰炸机的发动机热信号,DSP卫星的存在,让部分轨道轰炸系统的战役突然性失去了意义。

更不用说,苏军到后来发现,自己的“部分轨道轰炸系统”,反而极易造成美苏双方的核误判:由于“部分轨道轰炸系统”的洲际导弹发射采用的是类似于极地轨道卫星的发射轨道,因此,只要有“部分轨道轰炸系统”的存在,苏军每次发射极轨卫星都需要首先宣示,声明自己发射的是人造地球卫星,避免美方以为这是苏军在搞“先发制人”式的核打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