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科技 > 正文

新冠最新变异毒株“奥密克戎”,意味着什么?

日内瓦,2021年11月26日中午11点,世界卫生组织正紧急召开一场闭门会议,讨论最新在南非发现的B.1.1.529变异株究竟应该被列为“值得关注的变种”(VOI),还是一个更危险的等级:“需要担忧的变种”(VOC)。几小时后,结果出来了。

WHO发布声明,将B.1.1.529列为“需要担忧的变种”,命名为Omicron(以第15个希腊字母命名,中译名“奥米克戎”)。这意味着,WHO病毒进化技术咨询小组的专家认为,新变种具有更高的传播力或致病性,或者可能降低目前诊断、疫苗和疗法的有效性。

此前,共有四种变体被世卫组织纳入VOC,包括阿尔法、贝塔、伽马和传播力最强的德尔塔,Omicron成为第五种。WHO指出,初步证据表明,与其他VOC相比,该变体可能让人群再次感染的风险增加。

但多位专家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目前,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来分析这种变异株的传播性是否真的大于德尔塔,这不仅要看变体自身的基因突变情况,还要看在人群中的实际传播趋势,后者的影响因素不仅和病毒特性相关,还和各地的疫苗接种率、防疫政策、人群结构等相关。

“现在还不需要拉警报,目前不要恐慌。”香港大学病毒学家金冬雁对《中国新闻周刊》强调。他指出,要相信科学,静观其变,最重要的是加强监测,后续主要关注新变种三个特征的演变:传播性、致病性和免疫逃逸能力。

32处突变意味着什么?

Omicron之所以被认为是“最危险的毒株”,是因为在它的刺突蛋白上发现了32处突变。这个突变数量是“前所未有的”,伦敦帝国理工学院MRC全球传染病分析中心主任尼尔·弗格森这样说。

与之相比,席卷全球的德尔塔仅有16处突变。在所有突变中,位于受体结合区域(RBD)的突变最关键,这是病毒进入人类宿主细胞的“通道”,而Omicron在该区域至少拥有10处突变,德尔塔只有两处,贝塔有三处,Omicron是德尔塔的5倍。

但金冬雁指出,突变的数量多,并不意味病毒的传播能力或免疫逃逸能力就更强。在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中,目前已经发现了接近3万个突变,“3万多个里面变32个,只是1%左右”,而且刺突蛋白本身包含1200个左右的氨基酸,“变了30多个也是一个小数。”

与数量相比,更关键的在于,究竟是哪些位点发生了变异。

根据目前已公布的B.1.1.529基因测序数据,在变异的32个位点中,有几个是我们所熟悉的,比如,曾在阿尔法和贝塔变体中出现的N501Y突变,可以提高刺突蛋白与受体ACE2的结合能力,从而让病毒的传染性增强。另一个突变E484是帮助变异毒株逃逸当前疫苗免疫的关键位点,贝塔和伽马变体中都含有该突变。此外,新变体罕见地同时拥有两个位于弗林蛋白酶切割位点附近的突变,分别是P681H和N679K,这两处突变可能会加强其免疫逃逸能力,让刺突蛋白更容易被切割,从而增强病毒的感染能力。德尔塔变种传播力增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弗林蛋白酶切割位点附近携带P681R突变。

还值得关注的是,B.1.1.529携带着多个此前未曾发现过的新突变,“这种变体包含许多我们不熟悉的突变,”位于南非的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病毒学家Penny Moore说。

她的团队正在实验室里对B.1.1.529的复制能力和免疫逃逸特性进行分析,Moore此前说,由于该变体包含的突变数量太多,让中和它的过程“变得复杂”。她的团队最新公布的消息十分令人担忧,计算机建模暗示B.1.1.529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逃避T细胞免疫。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