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科技 > 正文

换汤不换药!解剖美军认知战的三大“套路”

近年来,美军以推进大国战略竞争为主要指向,相继推出了“多域作战”“联合全域作战”“联合全域指挥控制”等一系列以认知域为攻防重点的全新作战概念,旨在通过虚实结合、软硬兼施的多重战法,打击战略对手的战争意志和作战决心,以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此举引发世人高度关注。后发国家只有摸准摸透美军发动“认知战”的“拳脚套路”,看清其制胜机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赢得主动。

“认知战”正成为当前美军作战概念设计的主流思维

“认知战”的理论渊源最早可追溯到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克劳塞维茨强调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根本目的是通过暴力手段打垮对手抵抗意志,将己方意志强加于敌,这与《孙子兵法》强调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上世纪70年代,美国战略家约翰·博伊德在克劳塞维茨思想的基础上,将人类所有冲突总结归纳为消耗战、机动战和精神战三种类型,并由此提出了著名的“OODA”(观察-判断-决策-行动)理论。

其中,作为“认知战”的思维内核,博伊德强调的“精神战”的基本内涵主要指通过直接或间接、暴力或非暴力手段制造、利用和放大敌方个体或群体的焦虑、猜疑、恐惧心理,在其内部营造不安全、不确定、不信任的政治氛围,从而有效削弱、破坏、瓦解对手战争意志,致使其全面崩溃。

这套战法在美对苏竞争战略当中得到了充分运用,也成为美重点针对大国竞争对手而定制设计的一种介于平战之间“灰色地带”的对抗方式。

“9·11”事件后,特别是阿富汗战争以来,在信息技术的持续作用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智能手段的蓬勃兴起和广泛应用,催生出了“平战模糊、兵民一体、内外联动、全域融合”的“混合战争”,也使得“认知战”作为“混合战争”的主要样式,逐步走上了历史前台。

2017年9月,美空军前参谋长大卫·古德芬首次在军事上提出了“认知战”的概念,强调“战争形态正由消耗战向认知战方向转变”,标志着“认知战”开始正式进入美军理论体系,成为其新一轮作战概念创新的思想内核。

美军近年来推出的“多域作战”“联合全域作战”“分布式杀伤”等一系列新概念都带有“认知战”的浓厚色彩,均以认知域为攻防重点,力求通过有效控制信息的流质、流量、流向和流速,实现物理域、信息域和认知域的无缝融合与一体联动,以夺取“OODA”的领先优势,给敌方制造“看不清、判不明、定不下、动不了”的多重认知-行动困境,最终使其陷入混乱、瘫痪、瓦解的崩溃境地。

美陆军以应对大国竞争对手为目标,以“灰色地带”竞争为重心的“多域作战”概念就是典型例证,其中心思想是“利用全域能力的突然、快速和持续整合,给对手制造多重困境,为指挥官执行同时作战和顺序作战行动提供多种选项,从而赢得物理和心理优势,影响和控制作战环境”。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