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科技 > 正文

俄乌血战快100天了 带给解放军的十大启示

而美军和西方发达国家对乌克兰的支持作战,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些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物流运输和培训能力,仍然是非常强大的。一旦他们决定运输某种武器给乌克兰,那么通过航空战略运输,在几天之内就能让乌军的一线士兵拿到这些武器。而大量接受过完整教育的乌克兰青年,在学习这些武器时的速度也并不慢,很多西方国家所援助的武器,都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形成基本的战斗能力。

在某种程度上,解放军未来面对的情况也可能是类似的,比如说:喜马拉雅山南麓的那支庞大的军事武装手里,现在仍旧保留着大量的过时武器,对付它们并不困难,但是,假如将来冲突爆发,这些武器很快便有可能被替换为先进的北约制造(他们已经在使用部分北约制武器了)。

当然,很多朋友可能会说,那可不一样,那些人比不了乌克兰青年的受教育程度,他们可学不会!对此,我是这么看的,即使退一步讲,印军到时确实缺乏足够的合格技术兵员,但是谁能保证到时操作那些先进武器的就一定是本地人,而不是说英语的西方人呢?毕竟,中国比俄罗斯更值得下本钱对付。举例来说,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很多米格战斗机座舱里坐着的,不是中国人,不是朝鲜人,而是来自苏联的精锐飞行员们。而越南战争时期,很多在北越防空阵地上,用高射炮教美国飞行员做人的,也不是越南人,而是来自中国的高炮支队。

“换装参战”这种事,只要取得的收益足够大,那么对于域外强国来讲,就是可以选择的合理选项。就拿现在的乌克兰战事来说,谁又能保证那些志愿参战的外国士兵当中,没有“奉旨自愿”的某国某军专业人士呢?

在俄乌战争之后,世界各国肯定都会重新评估“域外援助”对战局的改变作用,在本场战争当中,尝到了甜头的西方国家大概率会在本次的经验基础之上,摸索更加高效的援助方案,以备下次类似的场景出现之后,及时启动。对此,我们应该按照“最坏的打算”重新评估周边的各个国家,将强敌可能出现的域外干涉力度,再提高一个档次去进行应对准备。

大规模战争的阴云又回来了,预备役建设十分重要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主要国家,对未来战争的判断基本上都是“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这种战争所需的兵力不多,战争的结果将由“高科技武器在短期内的交锋所决定”。然而随着俄乌战场局势的日渐胶着,俄乌双方打得这场局部战争,又重新回归了战争的传统面目。再高科技的武器,数量少了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常规兵器仍旧是“挑大梁”的存在,战争一旦进入消耗战阶段,就需要源源不断的“预备队”。在之前的军事改革当中,俄军为了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现役部队,对自己进行了大规模的“瘦身手术”,砍掉了大量的军官岗位。这虽然让俄军在之前的局部冲突当中,确实有了小规模的精兵强将去执行干涉任务,但是在俄乌战争消耗甚为激烈的今天,也让俄军陷入了普通部队后续力量不足的困境当中。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