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科技 > 正文

50年来最懂中国的西欧国家 曾把中国得罪透顶

1978年,双方商定要分两期合作完成投资共10亿美元的连云港扩建工程。荷兰对这一工程举国关注,期待它能冲淡当时经济的低迷。

工程上马之时,正逢陈云主持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1979年10月,中国交通部部长致函荷兰运输大臣:因中国实行国民经济调整,连云港扩建工程决定下马。

彼时荷方为连云港工程已专门组建了港口三角洲财团,花了几百万美元投入前期准备,图纸已画好,平台也已运来。工程下马让荷兰感到难以接受。

为了减轻这一决定的负面影响,使馆多方面开展工作,说明中国实行国民经济调整只是暂时的,中荷之间的合作将是长久的。荷方表示谅解,荷兰外交大臣说:“锅里的食品不会变馊,希望不管事隔多久,再吃它的时候仍是甜的。”

1980年12月,荷兰首相范阿赫特及夫人一行访华,这是近代史上荷兰在任首相第一次访问中国。丁雪松、卢秋田等全程陪同。

范阿赫特访华期间,中国政府给予了高规格接待。邓小平在会见他时,称赞荷兰人民在围海造田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荷兰有许多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两国合作的前景很好,但前进的步子不能迈得太大,要考虑到自己的条件。范阿赫特对中国的国民经济调整计划表示理解。

送走了荷兰首相,丁雪松留在国内休假,没想到再也没有回到任上。

1980年下半年,台湾当局向荷兰RSV企业集团提出价值5亿美元的购货订单,其先决条件是荷兰为台湾建造价值2亿美元的两艘潜艇。

中国驻荷使馆和外交部几次向荷兰政府提出严正交涉,指出向台湾当局出售武器已经超越了民间贸易的性质,是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国主权的严重行为,要求荷政府不要批准这笔售台武器交易,并发出此举将会导致中荷外交关系降级的警告。

荷兰政府则强调这是经济行为,认为在当时西欧经济不景气、荷兰社会失业严重的情况下,这笔交易可以解决不少人的失业问题。经过激烈辩论,荷兰内阁最后批准了这笔交易。

1981年5月5日,中方照会荷兰,宣布自即日起将中国驻荷兰大使馆降为代办处。中荷之间正在酝酿的一些合作项目,也因此搁浅。

中国驻荷兰前大使华黎明说,当时荷兰虽然看重中国的大国地位,但是对华关系的好坏对荷兰经济的影响微乎其微。数据显示1984年中荷贸易额不超过4亿美元,仅是荷兰与台湾当局贸易的1/5。

不久,事情发生了变化。

1982年11月,范阿赫特辞去首相职务。1983年末,新任荷兰内阁领导人公开申明:售台潜艇只是“一次性交易”,下不为例。1980年以来其他西欧国家已多次拒绝向台湾出售军品,荷兰不应置身于这种“普遍一致性”之外。中国的经济调整政策成效显著,荷兰对于同中国发展贸易寄予厚望。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