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科技 > 正文

50年来最懂中国的西欧国家 曾把中国得罪透顶

荷兰政府作出不再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承诺并重新确认1972年中荷建交公报各项原则后,中荷两国的外交关系从1984年2月1日起由代办级再次恢复到大使级。

1985年,范阿赫特以荷兰北布拉邦省省长的身份再度访华。他说,当时批准这笔交易完全出于非政治因素考虑,如不批准内阁将陷于危机,决非有意针对中国。

范阿赫特还回忆起1980年10月首次访华时的情景,说对邓小平的会见和谈话印象深刻。范阿赫特后来评价说:“他是我当时所见过的最风趣、最充满活力、最具魅力的人之一。我并不想充当预言家,但当时我便认为,他是能改革中国,引导中国踏上新路程、新发展道路的人,而事实恰恰如此。”

“让我像荷兰人一样直接”

1998年3月,新任中国驻荷兰大使华黎明赴海牙就任。他是第一次到西方国家工作,前任大使告诉他,工作很难做,要做好思想准备。

此时中荷两国刚刚结束一场“争吵”,双方都十分戒备。

华黎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1997年4月,在法、德、意等欧盟七国放弃在联合国日内瓦人权会议上与中国对抗后,荷兰执意提出涉华提案,对中国人权问题进行了攻击。中荷关系再次受到影响。中国政府做了相关工作后,荷兰在年底改变在涉中国人权问题上的立场,表示愿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以建设性的态度同中国对话。但是,荷兰媒体和公众中仍然充斥着指责中国人权和西藏政策的声音。

1998年,中国南方遭遇特大洪灾,荷兰各界纷纷捐助。华黎明觉得,荷兰人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是认可的,也渴望了解中国文化,但荷兰的海外殖民史和富裕工业化国家身份,使其中不少人难以理解中国的历史和处境。

华黎明发现,荷兰人有强烈的普救主义伦理倾向,会同情他们认为的弱势和少数群体。例如,荷兰在20世纪50年代既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又反对将弗朗哥统治下的西班牙、南非种族主义政权和以色列排除在联合国之外。因此,荷兰人在人权和西藏等问题上有类似的情绪,继而影响到荷兰政治家的对华态度。

华黎明在荷兰各界中积极活动,促成他们访华,实地考察中国。他在荷兰左、中、右各派议员中都结交了朋友。他与荷兰政界和商界讨论最多的话题是香港回归、“一国两制”、亚洲金融危机中的中国表现、中国的西部大开发、中国加入WTO的问题。

那时,荷兰处理对华关系的大小事宜主要看美国、英德法、欧盟的政策,但又不盲从。荷兰崇尚自由贸易,对欧盟对华实施的多项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历来反对。时任荷兰首相科克曾对华黎明说:“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大国,不应由荷兰告诉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2001年1月,华黎明结束任期奉调回国。在他任职期间,中荷关系迈上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峰。

1998年,荷兰外交部首次公布了对华政策白皮书。1999年,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访华,这是荷兰国家元首首次访华。1999年9月29日,中国驻荷使馆在海牙市政大厅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招待会,包括五名内阁大臣在内的近千名荷兰人出席,创下纪录。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