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西陆国际 > 正文

刚刚!中国润物细无声,西方惊恐发现一个事实

围绕俄乌冲突,国内舆论很是活跃,相关研究大致呈现四个特点。

第一,临时研究多。

我们研究俄罗斯、乌克兰等领域的专家虽然有,但总的数量并不多。

对于乌克兰局势的发展变化,大部分声音背后缺少长期跟踪研究和推演,不少研判是在乌克兰冲突爆发后才开始的,很容易对俄乌双方的行动作出不准确的判断。

第二,数据依赖易致误导。

现在对俄乌局势的分析大多从数据出发,形成数据依赖。

人的思维胜过数据,如果不能胜过数据,智能技术在计算数据方面,远比人脑快,所有结局只用数据和智能技术便可得知,也就无需人脑。

例如,甲午战争时,对比双方军力,如用数据分析,只会得出北洋水师获胜的结论,但事实恰恰相反。

抗美援朝时,我与美军武器装备差距极大,若用数据分析,会得出美国获胜的结论,然而美国失败了。

还有,抗美援越时再次出现以弱胜强的结果。

这些都说明,数据虽然重要,但如果形成数据依赖就会走入误区,更不能仅依数据就进行决策。

以往的多次战争表明,决定战争结果的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而是人;决定分析结果的也不是数据和智能技术,也是人。

当然,这并不代表否定新式武器的作用,新技术、新武器等在战争中依然发挥重要作用,关键是看它们掌握在谁的手里。

第三,过高估计经济(金融)制裁对俄罗斯的影响。

金融制裁能够发挥经济核弹威力,通常发生在和平状态下,对西式经济体系高度依赖的国家和地区以及实力弱的国家和地区身上。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其他国家进行过无数次制裁,除了少数几次制裁外,美西方的制裁多多少少都取得了一定成功。

美西方制裁于是在人们心中有了近乎出手必胜的形象。这次对俄罗斯的制裁,大部分人理所当然地套用过去的经验。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俄罗斯经济与西方经济关系主要体现在能源、粮食等基础性资源领域,其他领域的经济关系虽然相对紧密,但俄罗斯已提前进行去美元化、去西方化等方面的准备。

我们必须要注意的是,当大国下定决心时,起关键作用的是基础性资源,即能源和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