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波音公司频繁发生的各类事故,不仅让这家曾经的航空巨头声誉受损,更引发了全球对其质量控制和生产策略的深刻质疑。
而《南华早报》的最新披露,似乎为这一系列问题找到了新的注脚——波音在全球化战略中,过度依赖并“押宝”于“印度制造”,却可能因此自食其果。
据报道,受地缘政治影响,波音公司在新招聘岗位中,印度员工的比例远超中国,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波音在人力资源配置上的重大调整,也预示着其生产模式正悄然发生变化。
然而,这一战略转变并未如预期般带来效益提升,反而因印度制造业在高端技术领域的薄弱基础,埋下了事故频发的隐患。
回顾波音近期的事故,从“星际客车”的氦气泄漏,到飞行中的轮胎脱落、舱门掉落、机翼受损乃至发动机起火,每一起事故都让人触目惊心,也让波音的安全信誉蒙上阴影。
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咎于波音将部分关键生产环节转移至印度,试图通过“印度制造”降低成本,却忽略了质量控制和技术保障的重要性。
波音的困境并非孤例。苹果公司在印度的投资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尽管苹果满怀希望地前往印度建厂,但最终还是因印度制造业的种种不足而不得不撤回部分产能,重新回归中国。
2024-09-12 14:20:46
2024-09-12 14:06:23
2024-09-12 13:48:29
2024-09-11 14:36:34
2024-09-11 14:23:28
2024-09-11 14:07:45
2024-09-09 14:25:08
2024-09-09 13:51:24
2024-09-09 14: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