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热点 > 正文

杭州市委书记致歉 进一步使西湖、杭州更有温度

5月16日下午,针对西湖断桥边7棵柳树被迁移引发民意质疑事件,杭州市召开“西湖风貌和文化保护”民意恳谈会,邀请原杭州西湖遗产中心主任杨小茹、澎湃新闻副总编辑胡宏伟、民情观察员顾雅娟等8位专家、媒体人及市民代表,就进一步做好西湖文化遗产保护、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等建言献策。

恳谈会现场。在现场注意到,恳谈会规模颇高,除8位发言代表,还有12位市领导及相关部门人员参会,包括多名市委常委及部门一把手。会议由市长刘忻主持,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刘捷讲话。10日晚,西湖北山街断桥至保俶路口7株柳树被移走、改种月季的消息引发关注,相关话题11日冲上微博热搜。西湖景区岳庙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和园林专家11日下午接受媒体采访,回应质疑;傍晚,景区管委会通过官方微博发布说明,表示将在尊重专家、市民等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挑选柳树补种,承诺在对西湖文化景观进行保护提升与改造前充分听取公众意见。12日晚,7棵柳树补植。次日上午,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公开致歉,表示将深刻反思,进一步强化审批流程公示制度。

作为最早关注事件进程的媒体之一,澎湃新闻先后刊发快讯、评论、综述、视频等十余篇报道。“北山街沿湖柳树移栽确实伤害了广大市民的感情,引发负面舆情,问题突出、教训深刻,召开民意恳谈会就是希望进一步听取群众意见,全面系统地做好西湖保护工作。”刘忻在16日的会上表示。

“西湖文化景观是人与自然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活态的发展过程。当代人在丰富、传承西湖文化遗产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对遗产本体的真实性、完整性保护。”原杭州西湖遗产中心主任杨小茹认为,白堤、苏堤的柳树是遗产本体的一部分,单棵柳树可以新老更替,但“间株杨柳间株桃”的种植方式不能变。在西湖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要建立多部门协同的管理机制和民意问计、交流平台,加强公众参与度。

在浙江广电集团新闻评论员舒中胜看来,西湖移柳事件从10日晚发酵到16日召开恳谈会,不到一周,体现了杭州的力度、温度、速度。但事件也反映出城市管理者要更有同理心,会换位思考;要多些敬畏之心,敬畏权利、民意与历史,同时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增加与市民的互动。

作为长期研究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察者,澎湃新闻副总编辑胡宏伟在恳谈会发言时表示,西湖还柳从官方释疑到决定补种到立即补植、公开致歉,仅48小时,让人意外也不意外。意外的是重视程度之高、处理速度之快,不意外的是事件折射出的执政理念和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脉相承的杭州实践。“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地方政府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权力与民众的关系,这两者从根本上决定了一座城市的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否。”胡宏伟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以杭州为代表的浙江,其最根本的发展动力是民众活力,是执政者放下身段,充分尊重民意。在此过程中,杭州最典型的是2002年前后的拆除政府单位大院围墙、还湖于民,“可以说,如果没有政府对民间力量的尊重,就没有浙江的今天。”也正是基于坚持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城市治理理念与行动的现代化紧密结合,杭州才得以15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让每个生活在杭州的人感受到“此心安处是吾乡”。

参加民意恳谈会的8位专家、媒体与市民代表被聘任为“西湖风貌和文化保护”督导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