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西陆频道 > 正文

不良资产证券化 实为“恶性循环”?

不良资产证券化

  记者从接近银行间市场人士处独家获悉,由中国银行作为发起方的首只不良资产支持证券——中誉2016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下称中誉一期)的《发行说明书》已于5月19日对外公布。

  这意味着,自2008年以来一度暂停的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证券化即将正式重启。

  时隔八年再重启

  早在2005年,国内曾试点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并受到部分国有大行和资产管理公司的参与,但国际金融海啸的爆发,让这一产品的创新发展遭遇舆论和政策阻力。

  而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抬升的背景下,不良资产证券化再次成为监管层所筹谋盘活存量的路径之一。银监会在今年1月11日召开的全国监管工作会议上便提出,要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和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试点工作,而此前,重启后的首只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也一度等待监管层的批复。

  在业内人士看来,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有助于抬升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并化解金融市场的资产荒现象。

  “目前的困境在于银行有钱,但不良率的提高导致银行不敢碰高风险资产,配资风格更稳健了,而且投资方向也从非标转向了标准化债券。”北京一家国有大行公司业务部人士认为,“这个其实是恶性循环,因为越收贷,企业状况越差,收贷也就越困难。”

  而在该人士看来,正是由于宏观经济下滑周期下,不良资产比例的提高降低了银行的风险偏好,而体系内过剩的流动性无的放矢,成为了当前资产荒的表象,而不良资产通过证券化的方式出表,则能在一定程度对该问题进行化解。

  “如果次级资产能通过ABS的方式在市场中打包出去,银行的不良压力就能降低,风险偏好也能有所提高,就有新的动力去支持实体企业。”上述人士称,“这个次贷也并不会变成华尔街的那种模式,因为从企业债权、信托收益权到ABS这块,只过了一道,没有很大的风险传递性。”

  事实上,机构间市场兴起的非标类ABS恰恰体现了银行不良资产的出表需求。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目前非标ABS分为挂牌类和非挂牌类,其中挂牌类以券商和基金子公司从事的企业ABS业务为载体,将银行的非标资产证券化,并挂牌于交易所的固收转让平台进行交易;而非挂牌类的ABS则通过资管机构发行一对多资管计划,对银行资产或银行授信客户的融资债权进行受让,并加以评级机构的评级,以此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资本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