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西陆频道 > 正文

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

  2017年8月16日,上交所、中国联通香港公司发布了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案,方案中“BATJ”四巨头及苏宁、中国人寿等多家企业参与此次混改。媒体以“惊奇部”的标题,刊登联通800亿混改成功的方案(于16日晚被撤回,令各方疑窦丛生),认为此次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参与到联通的混改中是里程牌式的事件。

  但事实的确如此吗?以近期风头正劲的“网联公司“来看,腾讯、阿里等民企在该中国人民银行主导的公司中亦占有较高的股权比例;而在往日,银行、保险、信托等国有金融企业的改革中民营企业收购股权的身影亦不难见到;同时,在中央与地方国资实体企业,如煤炭、纺织、钢铁等产业结构升级改造企业中,民营企业亦扮演了较为重要的角色。

  那么,此次联通800亿混改究竟是国企改革的新旗帜,风向标?还是多年纠结后各方妥协的结果?对未来国企混改是否具有参考示范意义?

  笔者认为不可复制性与参考性兼而有之。联通混改模式的不可复制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联通的行业性质决定其混改模式较难复制

  联通公司从事的通信行业从业技术门槛较高、资金成本高、国家限制多。因此,联通公司混改在行业层面较难复制。

  从此次能够参与到联通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民营企业名单上看,均为中国顶级互联网公司与网络科技公司。同时,联通所从事的通信行业业务与其投资者的互联网业务具有互补性,在流量与数据转化方面存在着业务耦合的规模效应。在后期业务合作、技术输出、战略决策方面,此次参与联通混改企业的遴选较为成功,实现了多方共赢的局面(联通与阿里、腾讯合推的大王卡、大宝卡等通话卡业务、AI、云计算、大数据亦有合作)。

  对联通而言,混改意义不仅仅是引入资金, 更重要的是通过引进投资者重新整合内部业务,或发现新的业务增长点以形成新的竞争力。互联网业务与中国联通业务进行充分融合,将流量和大数据转化为现金流是未来业务发展的大方向。

  但后期其他中央与地方国企混改,如煤炭、物流、化工等行业在引入投资者方面就存在困难,一是民营企业在这此行业的领军企业较少,二是这些行业中的国企与民企均面临着发展瓶颈,只能抱团取暖,无法互相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