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球扫描 > 正文

对中国“最好”的日本人死了 安倍已面露阴险

不过,可能令世人感到意外的是,中日关系能在上世纪80年代进入蜜月期,与中曾根康弘的个人推动密不可分。当时中日关系因历史教科书和靖国神社等问题而一波三折,但中曾根能迅速调整姿态,从大局出发,避免中日关系持续走低的风险。

1984年3月23日,时任日本首相的中曾根康弘携夫人访华。

1984年3月,中曾根康弘访华,期间宣布向中国提供4700亿日元的低息贷款,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另一项重大成果是,中日两国达成3000名日本青年访华事宜,为此后中日关系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当年参加访华的日本青年中,有很多人已经成为维系两国关系的栋梁了。

然而,在日本战败40年之际,1985年8月15日,中曾根却以首相身份参拜靖国神社,此举立刻引发中韩等亚洲国家的抗议。在接到时任中国的抗议信后,中曾根感到非常懊悔,并亲笔写信给中国领导人,就参拜问题进行解释、致歉,表示不会再参拜靖国神社,可以说体现了中曾根作为一名政治家的成熟,以及对中日关系的重视程度。2001年,中曾根在《正论》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我中止参拜靖国神社的理由》文章,在忆及此事时写道,“我与中国领导人是好朋友,我不能给他添麻烦”。

今时今日,中日关系改善势头不断向好,但能否重现上世纪80年代的蜜月期显然仍需双方共同努力。上世纪80年代中曾根政权结束后,中日关系起起落落,特别是千禧年之后,甚至一度出现擦枪走火的风险。这其中自然有各种因素的影响,但日方领导人能否正确看待中国的发展,能否从大局角度来看待中日关系,显然非常重要。期待日本政治家能重温中曾根康弘的精神,推动新时代中日关系行稳致远。

(责编:金紫晗)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