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歼-9战斗机

歼-9战斗机

歼-9(代号:J-9,英文:Shenyang J-9)战斗机,是中国沈阳飞机制造厂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型战斗机设计方案 。

歼击9 是一种全天候高空高速要地防空截击机,以前苏联“逆火”和美国B-1B 超音速轰炸机为主要作战对象。歼-9飞机设计技术指标达双 26(即升限 26 公里,时速 2.6 马赫),是当时中国歼击机性能之最了。

歼-9战斗机介绍

研制历程:1978年6月年底,根据部的指示,因研制单位项目调整,歼9项目下马,资料入档,这是歼9第三次下马,项目也自此终结。

1976年初,611所在歼9Vl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了歼9总体气动力布局和设计参数,形成歼9VI—II方案。该机保持了歼9VI的鸭式布局设计,主翼为60度三角翼,机翼面积50平方米,鸭翼为55度三角翼,固定安装角3度面积2.58平方米;采用两侧进气,进气道为二元可调节多波系混合压缩式;该机装一部205雷达,探测距离60-70千米,跟踪距离45~52千米;6管30毫米加特林机炮,4枚霹雳4拦射导弹,该导弹按导引头不同分为两种型号:半主动雷达型霹雳4A,最大射程1B:F-米;被动红外型霹雳4B,最大有效射程8千米;装一台涡扇6发动机,地面全加力静推力124千牛。

而此时的涡扇6发动机(即原来的910发动机)已经于1979年11月实现了高转速长时间稳定运转。1980年开始进入性能摸底试验阶段。

1980年10月,试验中所得到的最大推力、耗油率均达到或超过了设计指标。1981年进行了加力燃烧室试验,发动机加力推力达到了123.5千牛,达到了加力状态的设计性能。1982年2月,首台涡扇6G进行了地面试验,实测其最大推力和加力推力均达到预期指标,可以进行实机飞行试验,为其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1982年10月通过24小时飞行前规定试车(整机试车共334小时)。

然而为了配合1973年歼9飞机设计指标要求达到“双二五”的大幅度提升,以及1976年上马的歼13飞机研制需要,1980年又拟定了对涡扇6发动机的改型方案,即涡扇6G。改进工作主要是在保持原发动机外形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将发动机的最大推力增加到138.2千牛。推重比提高到7.0,性能比涡扇6有了很大的提高,幷且在可靠性、维护性及耗油率方面保持不变。

歼-9战斗机性能数据

机身长:18米

重量:13吨,

面积:2.58平方米

使用过载:8g,

飞行马赫数:2.5M

升限:23000---25000米

作战半径:900~1000千米

进气方式:采用两侧进气,进气道为二元可调节多波系混合压缩式。

发动机:装一台涡扇6发动机,地面全加力静推力12400千克。

雷达系统:该机装一部205雷达,探测距离60~70千米,跟踪距离45~52千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