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M1937 (53-K) 45毫米反坦克

M1937 (53-K) 45毫米反坦克

45毫米反坦克炮模型1937(工厂名称53-k)是一种光速射的反坦克炮在苏德战争初期。它是由苏联炮兵设计师麦于创造。

M1937 (53-K) 45毫米反坦克简介

在1930(1-K)反坦克炮制造的同时,苏联从本国设计坦克经验中发现37毫米的穿甲力无法有效应付现有坦克,更无法有效面对日后的反坦克任务;因此苏联以1930年型的炮架换装45毫米反坦克炮,45毫米炮除了增加口径外,炮栓款式也从侧开的水平滑楔式改为垂直滑楔式,虽然同样是滑楔式炮栓,垂直式可以利用重力位能锁闭,节省炮手体力消耗。最早的原型仍然沿用木质轮圈,使得最快拖曳速度只能维持在10-15公里间,在1934年设计小组将gaz汽车的轮胎转用在炮架上,虽然重量略增加到425公斤,但是反坦克炮可以使用汽车拖曳,在反坦克部队建置上苏联可说是最早完成摩托化的军队;这项改版在1936年1月至4月间测试,新炮通过了300公里的拖曳测试;同年11月7日,苏联劳动国防委员会决定将GAZ-A汽车的轮胎用于45毫米反坦克炮上,并在1937年投产。 研发与生产工作同样为第八火炮工厂之任务,由于有了1-K的生产以及失败经验,相关研发于1931年底即结束,量产于1932年开始进行,而后大量配发于第一线部队成为第一代苏联反坦克炮 。

除了拖曳式以外,苏联也将这款火炮装备在当时新服役的BT系列坦克以及T-26坦克上,坦克炮型称为(20-K),基本数据与拖曳式相同,苏联在此装备大量服役之后于1937年推出加强版53-K,45毫米款式反坦克炮并成苏德战争时苏联部队第一线团级后膛支援火炮,面对德军的三号与四号坦克仅能在300米距离才能有效贯穿,严格来说无法满足前线要求,但是面对轻装甲车辆与步兵单位时仍十分有效。

M1937 (53-K) 45毫米反坦克历史

在M1930型37mm炮定型不久后,苏军方立即指示第8号工厂针对增加威力和便于量产对其进行改进。该炮保留有M1930型的炮架和防盾,换装了45毫米口径炮管以及简易瞄准装置,外观上非常接近德国Pak 36型。1932年3月,该炮通过了测试并被定型为M1932型。

M1932型刚交付部队,就暴露出许多问题。比如为节约成本而采用的木质炮轮的道路通过性差,加上轮轴没有悬挂装置,牵引行驶时速度较低;改动瞄准装置后移动的击发装置位置不合理,不便于炮手开炮闭锁机构未能实现半自动,射速较低。

1936年起,第8号工厂针对炮兵部队反映的情况开始对其进行改进。主要是改用了金属质炮轮并在轮轴问加装悬挂装置,由此使火炮整体宽度增至24厘米并将击发装置移至高低机边;炮闩改为直立楔式,能够实现半自动闭锁,射速显著提高。此外,水平回转机等其他部件也得到相应改善。

1937年,改进后的样炮被定型为M1937型,并投入量产。次年,为解决维护和后勤供给问题,M1937型的某些配件被更换,改称M1938型。但实际在苏军的装备记录中,仍将其当作M1937型。

苏芬战争中,苏军投入大批M1937型。由于芬军坦克数量极少,该炮主要被用于支援步兵作战,拿来摧毁工事和碉堡。大约有125门该炮被芬军缴获并使用,击毁了不少苏军轻型坦克。

1932年型(19-K)45毫米反坦克炮为苏联制造的反坦克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