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荆河阻塞作战

荆河阻塞作战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11月至1943年2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海军在湖北荆河地区布设水雷,沉塞船只、构筑水上障碍物,阻滞日本侵华舰队溯江进攻重庆的防御作战。

荆河阻塞作战简介

为阻止日军沿长江西进保卫陪都重庆,中国海军决定在川江前卫的荆河地区组织水雷封锁,采取锚雷和漂雷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在藕池、沙市、董市、宜都、红花套布设锚雷,在监利、郝穴、松滋、宜都、平善坝布放漂雷。 1938年11月,首先在石首建立沉船阻塞线,拆除沿江航路标志,并将重要航道划成雷区。城陵矶失守后,在石首、藕池紧急布放锚雷200枚。11日,炮艇“义胜”、“勇胜”,“仁胜”号和驳船2艘在护运水雷途中被日机炸沉。岳阳失守后,19日,又在石首下游布放漂雷150枚,此后在郝穴、马家寨、陡湖堤、窑家埠、马家嘴、观音寺等处布设锚雷500余枚。 1939年5月用趸船沉塞于石首江面,并配以竹缆连接。9月25日,在塔市驿布放漂雷50枚。10月,又在石首用大量障碍物构成辅助工事,以加强石首阻塞线。 1940年3月至5月,在二洲子、朱家河附近及观音洲上游布放漂雷70枚。6月,在石首、藕池、太平口、董市、松滋、宜都等处加布锚雷1900余枚,并在红化套,紫阳布放漂雷90枚。日军因慑于水雷袭击的威力,始终未敢越过荆河水道,被迫从陆上迂回包围,15日攻占宜昌。

1941年4月至6月,中国海军在洪水、石首、藕池陡湖堤、太平口先后加布锚雷200枚。10月1日,为配合陆军反攻宜昌,在黄公庙附近布放漂雷40余枚,掩护陆军渡江,于10日收复宜昌。

1942年9月,中国海军第3布雷总队又在各雷区加布水雷230枚。1943年2月16日,监利失守,荆河北岸均被日军占领,中国布雷队在石首古长堤、三只角抢布水雷170枚,炸毁日军艇船)艘和防御设施,但日军从北岸分5路南渡,中国陆上守军后撤,荆河南岸随即陷落。中国海军布雷火轮2艘、雷驳18艘均被日机炸沉,第3布雷总队被迫撤离荆河地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