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洞庭湖阻塞作战

洞庭湖阻塞作战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11月至1941年10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海军在湖南省洞庭湖地区布设水雷、沉塞舰船,阻滞日本侵华舰队溯湖进攻长沙的防御作战。

洞庭湖阻塞作战简介

1938年11月12日岳阳失守后,中国海军为保卫长沙,逐次拆除洞庭湖航路标志,并在琴旗望、白玉坼、营田滩、老鼠夹等处布设水雷190余枚,在东起鹿角、南迄湘潭,北接荆河,西达常德范围内布设水雷400余枚。11日、13日,将炮艇“通胜”号和轮船“江平”、“俞大猷”号和铁驳2艘、民船等,沉塞于营田滩附近,以后又相继征集小轮船20余艘下沉阻塞。1939年9月,中国海军又在湘江、沅江加布水雷2000枚,并在湘阴以北的芦林潭一带遍构雷区。由于水路受阻,日陆、海军难以协同动作,第一次进攻长沙的作战企图严重受挫。1941年9月,日军第二次进攻长沙,中国海军在湘江、沅江加布水雷1000余枚。28日,日扫雷舰1艘在营田滩触雷沉没,迫使其扫雷作业一度停止。9月底,日军占领长沙,后被迫弃守。10月初,日军再次进攻长沙,因得不到舰艇支援和水上运输不畅,遭到失败。

洞庭湖阻塞作战日扫雷舰沉没

1941年9月,日军第二次进攻长沙,中国海军在湘江、沅江加布水雷1000余枚。28日,日扫雷舰1艘在营田滩触雷沉没,迫使其扫雷作业一度停止。9月底,日军占领长沙,后被迫弃守。10月初,日军再次进攻长沙,因得不到舰艇支援和水上运输不畅,遭到失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