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大青山支队反扫荡

大青山支队反扫荡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7月至12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反击日伪军扫荡绥中、绥西和绥南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战役。

1942年7月,日军驻蒙军第26师团和骑兵集团各一部在伪蒙军配合下,对八路军大青山支队绥中、绥西和绥南抗日游击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25日,日伪军1.3万余人扫荡大青山的绥中区。日军首先以5000余人分5路由归绥(今呼和浩特)、武川、陶林、卓资山、旗下营等地出动,对大青山区领导机关所在地武川、陶林地区合击;

大青山支队反扫荡简介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7月至12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反击日伪军扫荡绥中、绥西和绥南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战役。

大青山支队反扫荡概况

1942年7月,日军驻蒙军第26师团和骑兵集团各一部在伪蒙军配合下,对八路军大青山支队绥中、绥西和绥南抗日游击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25日,日伪军1.3万余人扫荡大青山的绥中区。日军首先以5000余人分5路由归绥(今呼和浩特)、武川、陶林、卓资山、旗下营等地出动,对大青山区领导机关所在地武川、陶林地区合击;30日,又用60余辆汽车运送日军主力由集宁到大滩地区,从北面夹击,企图将大青山根据地的领导机关和骑兵第2团围歼在五塔背、银矿山地区,占领绥中区,并切断大青山支队绥西与绥南的联系。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领导机关,鉴于绥中区敌我力量悬殊,地形条件又不便于大部队隐蔽活动,遂决定在骑兵第2团掩护下向绥南转移,留骑兵1个连在中共绥中地委领导下和各县区游击队继续坚持绥中斗争。28日,骑兵第2团掩护各领导机关,由武川、陶林地区出发,向绥南转移,沿途打破日军的拦阻,安全通过平绥铁路,转移到绥南满汉山、财神梁地区,同骑兵第1团会合。8月初,绥中地区形势更为恶化,留在绥中坚持斗争的部队也先后退到绥南与主力会合。绥中地区暂时被日军控制。日军发现大青山八路军领导机关和绥中地区的部队转移至绥南地区后,乃于9日由旗下营至丰镇沿线各据点抽调步、骑兵3000余人,协同原驻绥南及雁北地区的日军1000余人,分7路扫荡绥南地区,企图围歼大青山根据地领导机关和骑兵第1、第2团。大青山根据地领导机关和部队,经过连续行军作战,十分疲劳,且物资缺乏,处境十分困难,乃于15日决定留骑兵一部坚持绥南斗争,其余部队掩护领导机关转移至山西省西北部的偏关地区。日军扫荡绥中、绥南以后,又于10月15日集中6000余人的兵力,采取“梳篦战术”扫荡绥西地区,在此坚持斗争的骑兵第3团和地方机关,转移至萨拉齐山区和绥中的小井沟一带。在此同时,日军1500余入,于21日至11月8日,再次扫荡绥南的满汉山区和雁北的右玉山区。此后,日军又于11月16日到12月5日和12月22日至月底,先后以2000至3000入的兵力,再次对绥中、绥南地区扫荡。日军在反复扫荡中,在根据地内又增设了20多个据点。此时,大青山抗日游击战争进入极端困难时期。

1992年,费县县委、县政府在马头崖乡(现并入薛庄镇)的李行沟建立了“大青山战斗突围旧址”纪念碑,并建立了多处永久性纪念设施。1997年11月,“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碑”、纪念亭等建起;2000年,共青团中央又将大青山革命纪念地命名建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这里已经成为著名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这里都迎接一批又一批来此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国内外游人。

大青山烈士陵园

大青山位于费县与沂南县交界处,系蒙山支脉,因松林茂密、四季长青而得名。1944年,原费东县人民政府,为纪念在大青山突围战斗中光荣牺牲的革命先烈和中国人民的亲密战友、国际友人汉斯·希伯同志,建立了大青山革命烈士陵园。1985年省、地区拨款对陵园进行了整修。1988年1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7年11月30日,中共临沂市委、临沂市人民政府和中共费县县委、费县人民政府在大青山的西北,公路东侧的李行沟建立了“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碑”,并建碑亭一座。碑高1.941米,正面镌刻“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碑”,碑阴碑文记载着大青山胜利突围战斗的经过,供游人瞻仰和凭吊。

 2000年沂南县政府加大了对大青山烈士陵园的资金投入,对烈士纪念建筑物进行了保护。2005年,扩建了悼念活动广场1298平方米。2006年,经沂南县政府批准,在陵园内新建高标准的大型纪念馆一座。纪念馆包括史料展厅、影视厅、接待厅等,绿化美化了园区环境。纪念馆内展示的资料生动翔实,再现了八路军将士同沂蒙人民一道在反扫荡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题写了“大青山突围纪念馆” 馆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