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涿州战役

涿州战役

涿州战役是国民革命军北方军(原晋军)在河北涿州地区对奉军进行的城市防御作战。 发生在1927年(民国十六年)9月至1928年1月。

1927年,奉系军阀张作霖割据东北、华北大部地区,国共两党合作北伐。傅作义作为晋军第四师的师长,参加北伐,率部投入讨伐奉系军阀的斗争。他的部队从晋北直插奉系军阀的要害——北京外围的涿州城。

涿州是京汉铁路通向北京的咽喉,是北京的屏障,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傅作义部队以奇袭的战术占领了涿州,引起奉系军阀极度惊恐。号称“安国军大元帅”的张作霖和奉军团长张学良,立即调动重兵组成反攻涿州的总指挥部,由张学良任总指挥,全力进行争夺。

涿州战役简介

1927年,阎锡山投诚南方北伐军,改称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出兵京绥、京汉两线,10月1日,终于与张作霖的奉系全面开战。10月15日,涿州守城战开始。攻方为奉系张学良、万福林等部,守方为晋军傅作义部。

奉军竭尽全力攻打涿州,张学良移驻高碑店指挥,并派飞机散发传单劝降。奉军所用攻城大炮多至四十余门,城内经常中弹起火。奉军步兵冲锋前进,守城军却用手榴弹、手提机关枪等武器沉着应战,不断予以击退。涿州是北方著名的囤粮区,城内存粮很多;城池坚固,明朝末年未被李自成攻破;城内设有小型兵工厂,每日能造手榴弹二百余颗;城西又有暗道可通紫金关、易州,对外联络未断;这些都是涿州城利于坚守的原因。守城军经常突围出击,这种行动不但可以截断京汉路的交通,而且北京也受到一定的威胁,所以奉军视为附骨之疽,一连发动三次总攻,被牵制的兵力近三万人。10月27日,张作霖下了第四次总攻击命令,限于三天内攻下,把万福麟的第八方面军、张学良的卫队旅和邹作华的重炮兵团都调来攻城。奉军集中飞机、坦克和步骑炮兵十一个团的力量,自朝至暮猛攻不已,但守城军非至兵临城下不发一弹,动作时手榴弹、手提机关枪、步枪“万弩齐发”,使攻城军受到重大的损失。有时城墙被轰开一个缺口,守城军随即加以修补,攻城军仍然无法冲杀进去。守城军在城墙脚根掘有地道,既可作为避弹之所,又可用以出城进行突袭。到11月1日,涿州城屹然无恙,气得张作霖要亲自出马攻城,经左右竭力劝阻才罢。

从11月2日起,奉军停止地面进攻,准备在城北范家坡一带挖掘地道攻城。张作霖一面命山西旅京同乡派代表到涿州城内招降,一面由张学良、韩麟春致电阎锡山,表示决不侵犯山西,希望和平解决。16日,北京红万字会派员入城接洽,放出妇孺400余人。17日,奉军炮毁东南角城墙二丈余,步兵冲锋前进,这是奉军对涿州城的第五次总攻击,仍被守军击退。阎锡山通电痛斥奉军用毒瓦斯攻城,张作霖则声辩为烟幕弹而非毒瓦斯。南京国民政府任命傅作义为军事委员会委员以资鼓励。 12月22日,奉军又一次发动进攻,城中存粮已尽,阎锡山同意傅作义与奉方进行停战谈判,因此傅与奉方代表郭瀛洲及北京各慈善团体、世界红万字会、山西旅京同乡会等代表举行谈判,最后决定仿照三国时代关羽“降汉不降曹”的办法,将所部挺进军改编为国防军,直接受陆军部的指挥,永不参加内战。

涿州战役傅作义与张学良

奉军不肯接受此条件,双方进行了3次谈判,未能达成协议。

由于援军无望,而且傅作义答应的固守日期已经过了5天,城内军民饿死的越来越多,傅作义只好决定亲赴奉军议和。

1928年1月5日黎明,傅作义率第四旅参谋长朱锡章与师部中校参谋金中,出城赴保定议和。这一次,张作霖、张学良表面上接受了傅作义将军提出的条件,涿州战事遂告平息,但傅作义被软禁在保定城中。

涿州战役中,傅作义将军所表现出的感天动地爱国爱民思想,受到国内外的高度赞扬。从此,时年33岁的傅作义一举成名,声振中外。

涿州战后,傅作义在保定为张学良软禁。时间一长,张学良对傅作义放松了监视。一九二八年五月,傅作义骑自行车出保定市往东,至远郊农田,后顾无人,弃车遁逃。至天津,秘密联络旧部陈炳谦、朱锡章、袁庆曾、曾延毅、赵锦彪诸人,同时召集旧部,并与晋军总司令部取得联系。六月十日,傅作义奉阎锡山警备天津密令。六月十二日,傅作义率师入津,就任天津警备司令,并颁发“涿州血战纪念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