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科技 > 正文

对阿里百亿处罚背后,是国家在释放万亿红利!

中国互联网第一巨头,电商领域的超级巨无霸阿里集团,收到史上最大罚单,182.28亿人民币。

阿里集团秒怂,第一时间发布全网公开信,表示:接受处罚,深刻反思。处罚是警醒与鞭策。

这次处罚让吃瓜群众们多少感到有些意外。一方面是国家过去对互联网头部企业政策扶持居多,惩罚款项较少,就算有罚款,也是几十万,几百万的“罚酒三杯”,这样的金额对于万亿级的互联网巨头,是没有威慑力的。

可这次一次性罚款182.28亿元,就算阿里是万亿级的大集团,可是从现金流角度,纯利润角度,是真正肉痛的惩罚。

另一方面,是阿里的认错态度,对互联网有些记忆的人,深刻的记得阿里可是和监管层多次掰过手腕,几个月前,还在外滩炮轰金融监管,这次针对市场监管总局的处罚,回应及时,谦卑,与以往大相径庭。

这次市场总局针对阿里的反垄断天价罚单,也将我们的记忆拉回这些年国家监管层与互联网巨头的一轮轮博弈中……

壹、阿里曾经革了工商总局的命

有些网龄的伙伴们,可以试着回忆六七年前,回忆当时的市场环境和舆论环境。

当时的舆论环境中,充斥着“一个科级干部,可以整倒一个千万级企业”的新闻。

大家对于民企的印象,是解决就业的,创新的,夹缝求生的。

对于监管层的印象,就是:官老爷,贪污腐化,以罚款创收。

当时民间积累了对民企的同情,以及对“罚款创收”政府部门的不满。

这两股情绪,终于在“阿里巴巴硬刚工商总局”事件中,被彻底引爆。

2015年1月,阿里巴巴与国家工商总局,这个正部级政府部门,前后正面博弈不少十天,可是影响力却震动了中美两国。

阿里巴巴大战工商总局的开端,是2015年1月23日,国家工商总局公布了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报告,点名淘宝网正品率最低,仅为37.25%。

哪怕时间过去了六年,我们依旧要说,这报告真的很真实,淘宝不就是假货泛滥的代名词么?

可是当时的舆论环境完全不是这样。

这一报告将淘宝与京东,一号店等平台的正品率进行对比。京东是自营平台模式,正品把控能力强,当然正品率高。

淘宝在当时被认为是中小杂牌小店的聚集地,都是低端小厂,三无产品,正品率低,真的难以避免。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