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动态 > 正文

刘伯承之女:父亲根本不会请邓小平主持遗体告别

孙子对带兵打仗者要求是“智、信、仁、勇、严”,在朱德眼里,刘伯承正是具备了这样的品质。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带领部队执行“挺进大别山”战略任务,前面淮河挡住去路,后面眼看追兵已到。刘伯承想带部队涉水过河,派参谋前去探查。参谋是个喝了些墨水的小知识分子,回来报告说:“大水滔滔,难以过河。”刘伯承当即批评他:“你应该看水深、流速、河底情况等,‘大水滔滔’是什么概念?”他自己带了一个警卫员,找了一个小筏子下了河,手拿一根竹竿亲自试水深,然后看见一个饲养员从上游拉牲口过了岸,刘当即判断:可以过河。他们在河两岸拉起长长的绳子,士兵们蹚着快涨到脖子根的河水,迅速转移到河对岸。也算天意,当追兵赶到,河水已经涨得老高。

刘伯承

刘伯承率部队进军大别山时,下令把包括马车在内的辎重都甩掉,轻装行军。第二天早上起来,在朦胧中看见行军队伍中仍有一辆马车,一问,是作战科长的。这位平素被刘伯承看重的作战科长解释说,作战科东西多,所以还需要用马车运,刘伯承大怒:“来人,把他绑起来!”于是这位科长被五花大绑,一直跟在队伍后面行军。“部队里最讲究‘信’,军令如山,这一点上,他要求得很严。”

古代兵书对将者提出“冬不服裘,雨不张盖”的要求。1937年129师举行抗日誓师大会时,刘伯承统率的部队不过万人,天下着大雨,他“雨不张盖”。12年后,1949年7月7日,南京举行阅兵仪式,又是下雨,这时他统率的部队已达几十万人,仍旧雨不张盖。第二天的南京《新华日报》对阅兵典礼的报道,有这样一段:“天正下着雨,而刘司令员却几次拒绝了警卫人员送上去的雨衣。他淋着雨,注视着从台下经过的战士的行列。队伍行进得很缓慢,刘司令员这时向李达参谋长说:‘步伐还可以加速一些,战士们都没有带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