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西陆武器 > 正文

歼20不够多 新一批苏35 中国还要不要买?

施佬就曾经听不少朋友提出意见,说歼-11D既然连原型机都有了,为什么不尽快给完成试验投入现役呢?殊不知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目前沈阳的重型机总产能就这么些,目前是全紧着歼-16的量产呢,真要再来个量产歼-11D,别说两型性能和定位差不太多的多用途战斗机之间的任务区分这样的复杂问题,后者的产量实际上只能通过挤占前者的产能来获得,而在总量上想要获得增加还真是难上加难。

而随着中国的两艘国产航母对更多舰载机的需求,以及两款重型电子战飞机在研制定型后的装备需要,在未来几年里,沈飞的产能还要分配给新批次的歼-15、弹射型的歼-15、电战型的歼-15、电战型的歼-16,而其研制力量则会被投入到海军第五代战斗机以及与其关系匪浅的空军中型五代机的研制上……从这个角度来说,空军重型多用途战斗机产能在未来的几年里面还会有减少的可能,除非歼-16系列的生产在未来几年里就进入尾声,否则采购一批新的苏-35以填补这一产能缺口,对于空军来说在逻辑上是颇为合理的。

这样的情况下,是否采购苏-35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解放军对于苏-35性能水平的判断。在中国,对苏-35的溢美之词往往和不屑一顾的声音并存,不过在实际测试和使用中,苏-35面对开始“见多识广”的解放军,已经不像当年引进苏-27时那样有醍醐灌顶的感觉了。在和解放军同代甚至更新一代战机的比较中,苏-35在动力和飞控上的亮点与其在航电上的相对平凡,乃至其在机载武器领域的潜力有限,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解放军对该机的评价。

从解放军接触和使用苏-35的情况来看,解放军在接受了全套俄制装备后,在国产设备与俄罗斯装备不兼容的情况下,还额外从白俄罗斯引进了相配的电子战吊舱。不难看出对于苏-35本身的电子战能力,解放军并未完全满意,而是迫切希望能够通过为其搭配更多外置吊舱的形式,提升战机的战场生存能力。在接收部分苏-35战机不久之后,解放军还向俄罗斯派出了一架苏-35战机,用于后续的航电系统测试和改进研究。加上目前的苏-35完全无法使用国产的各类机载武器,能否让苏-35向中国空军体系进一步“开放”,对苏-35是否可能进一步获得订单无疑有着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