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观察 > 正文

安倍狂言并非胡说,藏着日本蓄谋已久的野心!

日本战败后,驻日盟军司令部实行间接统治,完全延续了日本原有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统治体制。在盟军司令部的庇护下,与军国主义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保守政治家集团被完整保留。同时,为压制战后的社会主义运动,盟军司令部逐渐解除对军国主义分子的处罚命令、恢复右倾各团体势力、提前释放在押战犯等,这为今后日本新保守主义的产生储备了政客群体。

冷战期间,日本政坛一度出现“保守”与“革新”相互对立与斗争的局面。例如上世纪60年代,由于公明党成立和日共势力扩大,自民党从未单独获得超过2/3的议席,一直无法修改《日本国宪法》。但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世界范围内兴起“新保守主义”思潮,尤其是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日本政坛发生重大变化,以往“保革对立”的格局不复存在,整个日本政坛集体“右转”,新保守主义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需要指出的是,源于欧美国家的新保守主义思潮更多反映在经济领域,包括私有化、小政府、减税等政策(如里根和撒切尔改革),但在日本,新保守主义突出体现在政治和外交领域,是“意识形态型”的“政治中心主义”,目的是实现日本政治和军事“大国梦”。

这就是日本政客不断参拜靖国神社,不断试图扩充日本军事实力、修改和平宪法,以及在东海、台海、南海等问题上作出挑衅举动的大背景。只要这种深厚的右翼土壤存在,无论内阁怎么换,日本政府的政策和价值取向就是可预期的,甚至容易滑向危险境地。

难怪新一届日本内阁上台后,有日媒戏称,新内阁是“长着岸田面孔的安倍内阁”。因为前任内阁的防卫大臣岸信夫留任、前外务大臣茂木敏充任自民党干事长,已充分表明安倍和菅义伟时期的安保和外交政策将得到延续。

日本国内有大量根深蒂固、能量充沛的右翼团体。

1997年,保守势力团体“守护日本会”和“日本国民会议”合并,成立新的保守主义团体“日本会议”。合并前,“守护日本会”主攻宗教界,“日本国民会议”主攻财界和文化界,合并后的“日本会议”就成为横跨政治、宗教、商业、教育等多领域的庞大右翼团体。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右翼势力念念不忘殖民台湾的历史,致力于发展所谓的“日台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