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观察 > 正文

全球最古老的中立国突然对华踩刹车,出啥事了

瑞士,在对华关系上其实一直试图“寻求平衡”。

这是瑞士现任总统、时任外交部长卡西斯去年11月的公开表态。他说,“一方面,我们与中国就人权进行着艰难的讨论,但另一方面,中国也是经济及其他议题上的重要伙伴。”

瑞士和中国,自1991年开始每年都有着围绕人权的对话。

但2019年以来,瑞士多次执意在人权理事会和联合国大会上参与涉疆、涉港的反华共同发言,污蔑中国少数民族政策。开展对话的最基本前提是相互尊重,它不能沦为一国干预他国内政的平台,所以,过去3年,瑞中人权对话都处于停滞状态。

为什么是2019年?

那一年,是美国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发生重大调整后的第一年。

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中国被界定为美国最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战略竞争被确定为美国处理对华关系的主要手段。彼时,特朗普政府对华发起贸易战,并在技术、外交、安全、政治、人文交流等全领域对华施压。

受此影响,一些瑞士人大搞意识形态对立。个别极端的非政府组织趁机鼓噪称,瑞士政府需要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措施,以制定“连贯一致的人权政策,尤其要将经济与人权领域联系起来”。看看,把人权与经济进行绑定,拿人权说事的,一直是瑞士方面的一些人和组织。

有学者认为,正是来自国内外的明显压力使得瑞士政府在涉疆涉港等问题上“采取强硬立场”。瑞士去年3月发布的第一份“中国战略”文件就是这一态度的集中体现。

“中国战略”文件虽然肯定了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将中国视为外交重点国家之一,但同时对我们的人权发展状况等进行了无端指责和攻击。

瑞士法学家和汉学家胜雅律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战略”文件提到,几十年来中国“亿万人民脱贫”,为“全球减贫作出重大贡献”,但文件仅仅把这些成就视为经济成就,避而不谈这些成就也是人权成就,即经济人权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