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要闻 > 正文

抗战胜利72周年,为什么德日两国对战争态度天差地别?

就德国而言,他们深受基督教文化影响。基督教讲究“原罪”,即人一生下来就是有罪的,人要尽可能去赎罪。所以,对于德国来说,忏悔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做错了事,就应该去忏悔、去补救、去承担责任。这就像是中国的俗语“举头三尺有神灵。”德国做什么事情都会觉得有双眼睛在看着他,那就是上帝。无处不在的上帝始终跟随着自己,最后就化为自己内心的本愿,当你犯了错误之后,内心里的上帝会不断拷问你的灵魂,你就不断地承受罪恶感。因此德国人从内心深处会进行自我反省,这样是极难逃离罪恶感的。在吃饭时,在睡觉时,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那件错事就会在脑袋中回想,然后就产生了内心上帝(良知)的煎熬。

日本则不同。在《菊与刀》作者本尼迪克特看来,“在耻辱感成为主要约束力的地方,一个人即使向忏悔牧师供认错误也不会感到宽慰。相反,只要坏行为不为世人所知,就不必懊恼,自供反会自寻烦恼。”这也是日本人不肯承认侵略、承认失败的原因之一。这种耻辱感产生的原因是日本领土狭窄,而人口众多,人们之间的交流难免密切。于是在密切的社会团体形成之后,日本人就需要找到在团体中的位置,而一旦被团体抛弃,就意味着心理层面的失去自我。于是日本人做了错事之后,就不会想忏悔赎罪,反而是极力掩盖,将这件错事当成自己的小秘密,秘而不宣。甚至产生一种日本独有的隐秘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