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科技 > 正文

神11返回舱神秘失踪 揭秘不为人知的生死两秒钟

此话怎讲?时间回溯到11月2日,阿木古郎草原,一场航天回收搜救演练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凌晨,场区气温骤降至零下20℃,顶着刺骨的寒风,闫家闻已在室外坚守了数个小时。他双眼布满红色血丝,却仍密切察看着场区周边的天气状况,额头上渗出的汗水结成亮闪闪的冰晶。

“不好!一股强度较大的云系快速形成,很可能发生雷暴。”作出准确判断的闫家闻,迅速报告气象台台长,“位于场区正西、距离50公里处有一强雷达回波区正向场区移动,中心回波强度较大,对流高度9.5公里,速度14米每秒,完毕。”

“继续密切监视,保持高密度时间扫描。”随后,指挥部迅速采取应急预案,使得搜救飞机规避了较大风险。

“距离回收还不到一周时间,届时能否具备回收的气象条件?”指挥部的气氛骤然紧张。由于着陆场区地势广阔,草原气象变化莫测,雷电、暴雨、降雪随时都可能发生,每天监测的距离要达到300多公里,每小时分析研判的数据90余条,随时预警的难度极大。

“首次要有百倍的信心,百次要有首次的标准。”为了确保观测数据及时高效,闫家闻把宿舍搬到了设备车上,在不足6平方米空间的工作车里,边推导、边演算,平均每天休息五六个小时,对场区周围6个观测站30多年的历史资料,16项气象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只为确保飞船返回当天观测数据准确无误。

“观天测雨把天脉,精探细查护神舟。”2009年从兰州资源环境技术学院毕业的闫家闻,选择携笔从戎,来到某着陆场站气象台。

2013年6月下旬,正值神舟十号任务回收前一天,天空响起阵阵雷声,测雨雷达操作手报告,正在扫描中的雷达突然没有了回波显示。这关系到即将开始的飞船回收任务能否按计划进行。闫家闻临危受命,迅速赶赴阵地排除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