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科技 > 正文

二次冲击来袭!别慌,中国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了

另一方面,任何节点的突发性需求、冲击或是意外风险,都将因链条各环节的依赖关系被不断放大、蔓延。

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后,美国关闭领空,不仅使全球航空业作业链条中断,还造成大量依赖航空运输的产业链出现脱钩,重创国际生产链条。

同年,日本仙台发生特大地震,进口日本设备和机电、光学等零附件的一些中国企业受到很大影响。这些企业自身就是“日本核心元件—中国组成加工成品—全球市场销售”产业分工链条上的一环,短时间内无从寻找替代货源。

2

第三次转移,我们站到舞台中央

这张“网”,并不是一朝一夕便能织就的。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全球经济历经了3次国际产业链的调整。

20世纪50年代,全球首发大规模产业转移。美国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日本、德国等战败国转移,不仅为自己后续多年的发展开辟出新的增长路径,而且,带动起西欧和日韩等亚洲国家经济发展。

60至70年代,全球第二次产业转移,主要是日本等国向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转移纺织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此次变迁仍然主要发生于发达国家之间,带有显著的地理特征。

到了80年代,中国的机会来了。

“四小龙”逐渐与欧、美、日等领先经济体同步进行产业转移——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技术高消耗产业转向发展中国家。

第三次产业转移,让中国真正融入全球产业链,并逐步走上了东亚产业链的“C位”。

中国为什么能做到?

一是得益于外部环境的改变。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