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射弹道导弹发射环境相对复杂,因此必须考虑弹射或发射失败后导弹坠落引发的安全问题。
当前,各国潜射弹道导弹发射时,一般都是倾斜着出水。这种设计,用意之一就是防止出现砸艇现象。
美国在研制“北极星”A1时,在用真正的潜艇发射该型导弹做试验之前做了大量工作,包括水下弹射缩比模型与全尺寸模型试验、水池弹射系留试验、海上网托试验、海底固定发射台试验、陆上和舰上发射管弹射模型弹试验、水下发射管弹射装有一级发动机的模型弹试验等,最后才进行潜艇水下发射导弹试验。展开这一系列试验,目的都是为解决“导弹与潜艇相匹配”这个问题。
这方面的考虑仅仅是潜射弹道导弹与潜艇匹配的内容之一。事实上,在潜射弹道导弹的发展过程中,它与潜艇两者之间一直在做“谁来迁就谁”的选择题。
苏联的高尔夫级常规动力弹道导弹潜艇,配备的是SS-N-5导弹。由于发射筒长度超过潜艇耐压壳体直径,超过的部分就用指挥台围壳包覆了起来,这使该艇指挥台围壳体积巨大。
俄罗斯的“布拉瓦”潜射弹道导弹由陆基“白杨”M导弹发展而来。为适应潜艇平台,它的弹长比“白杨”M缩短了9.5米,发射重量也大大减少。
为适应潜艇的发射环境,潜射弹道导弹和它们的重要技术来源——陆基弹道导弹相比,都相对“矮胖”。体现在长径比(弹长与直径的比值)上,数值相对较小。
这种艇与弹之间的匹配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潜射弹道导弹作用发挥,也或多或少影响着各国水下核力量的威慑效果。
“三叉戟-2”“布拉瓦”以及法国 M51潜射弹道导弹作为当下美、俄、法核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技术性能方面体现着世界潜射弹道导弹技术的较高水平。
美国“三叉戟-2”潜射弹道导弹发展起步较早,技术相对成熟。
“布拉瓦”是俄罗斯新一代潜射弹道导弹,利用速燃助推和降低尾焰红外特征等技术,克服了易被卫星侦察到的缺点,突防能力强。2020年,俄罗斯4枚“布拉瓦”齐射的成功,凸显了它的作战能力。
法国潜射弹道导弹起步也较早,现役的M51潜射弹道导弹采用大推力发动机,壳体针对核作战环境进行了加固,小型化的弹头能实现稳定再入。
像其他武器装备一样,潜射弹道导弹的研发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而是一直在改进与升级。各国之间的竞争,使其功能提升像在跑一场马拉松。拥有了远程导弹,接着就研究超远程、洲际导弹,近程潜射弹道导弹型号也不少。
除了对射程、精度方面的要求,对发射管数量、潜艇静音程度、住艇舒适程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首批韩国岛山安昌浩号有3组双联装共6个单元的发射管,已开始建造的第二批次将配备5组双联装共10个单元的发射管。美国的一些潜艇在保持其打击能力的同时,开始减少发射管数量,并将目光转向对艇上居住生活条件的关注,以期获得更长水下航行时间。
发展路径清晰,未来战场呼唤更强能力
据报道,当前掌握潜射弹道导弹技术的国家,只有美、俄、英、法、中、印、朝、韩8个国家。
2024-10-11 15:18:22
2024-10-11 15:44:37
2024-10-11 14:54:26
2024-10-08 17: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