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动态 > 正文

国民党头号人才突然死亡:蒋介石为何痛哭失声?

限于资料,蒋氏日记所言——“如益之尚在,或能免于此战祸乎?”——颇为难解。所谓“免于此战祸”,究系指具体战事免于不利,抑或指中日暂免一战,实难判断。前者乃军事问题,后者乃外交问题,差异甚大。唯蒋氏同时期之日记,亦有诸多自我反省之处,或可作为“如益之尚在”的注脚。

如1月10日,蒋写道:

“优柔寡断,为余对国内政策之大病。戒之勉之。”

再如2月2日,蒋写道:

“去年最大之失着,为美总统发表芝加哥演说召集九国会议时,不即退兵于苏嘉阵地,而于精疲力尽之际,反再增兵坚持,竟使一败涂地,无可收拾。若于此时自动撤退,则敌必至原有不驻兵区域嘉昆为止,而我实力得以保存,随时可予敌反击也。”⑥

这段反省,针对的是淞沪会战。战役期间,蒋因对政略(国际干预)抱有过分期望,而在国联会议期间,选择牺牲合理战略,结果造成国军精锐伤亡惨重,而国际干预亦毫无反馈。⑦这一教训,大约正是蒋“智能学识之欠缺”所致。

至于“忍心耐力之不足”,于蒋日记中亦可窥端倪。如2月18日,蒋写道:“日来心境郁结,内忧甚于外患,且时起消极之念”。次日,又自我勉励道:“余今日之抗敌救国,亦犹诸葛武侯之所言,成败利钝在所不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⑧

1937年2月,抗战全面爆发前夕,朱培德突然去世。据当日媒体报道,“蒋凭棺痛哭失声”,挽联并有“来日大难,万端方待理,更谁共仔肩重负”之语。尤可注意者,朱去世后,蒋曾严重怀疑乃日本特务下毒暗害,故命戴笠密查其真实死因。该调查虽无结果,蒋的怀疑,却可折射出朱培德在抗战筹备工作中,居于何等重要的地位。⑨其人虽逝于抗战前夕,然对于抗战胜利,诚有不可磨灭之功勋。

注释

①蒋介石日记,1938年1月16日。转引自《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13》,(台)国史馆。②陈红民等:《朱培德传》,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P243-259。③朱维亮:《“军人是个破坏性的职业”——忆父亲朱培德》。④《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12》,P447。⑤肖如平、陈红民:《朱培德与抗战准备(1931-1937)》,《抗日战争研究》2007年第3期。⑥蒋介石日记,1938年2月2日。转引自《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13》。⑦谌旭彬:《蒋介石因何自责“太坚强”?》,短史记第221期。⑧蒋介石日记,1938年2曰18日、19日,转引自《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13》。⑨《朱维亮忆家世》(未刊稿),转引自肖如平、陈红民:《朱培德与抗战准备(1931-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