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西陆频道 > 正文

白发绣家书唤子女回家 一针针令人动容

  现状

  母子一个月见一次面

  王女士今年64岁,北京人,儿子生于1980年,今年36岁。王女士在家里排行老大,下面还有五个弟妹,最小的妹妹只比自己的儿子大7岁。

  作为一名50后,又是大姐,王女士年轻时像半个母亲,照顾着弟弟妹妹们。这让她深刻体会到孩子太多给一个家庭带来的巨大负担。因此在1980年,当政府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时,王女士成了同龄人中较早一批独生子女父母。虽然少了抚养孩子的压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又一个现实问题出现了。

  在王女士的印象里,自从儿子上高中住校开始,母子在一起的时间就越来越少。那时一家人只有周末能够聚在一起。当孩子参加工作直至成家以后,母子见面的机会就更少了。

  王女士的儿子在一家旅游公司工作,常年在外,一个月能回家一次已经不错了。而且每次回家只是在一起吃一顿饭后,便匆匆离去。

  孤独感在退休之后更为强烈。现在,王女士家里孩子的书房还保持着小时候的样子,她时常会翻出儿子上学时的照片,感觉好像一切都是前一天刚刚发生的事情。转眼间自己就老了,再也听不到孩子背着书包跑进来喊饿了。

  本市第一代独生子女大都已迈过而立之年,正逐渐成为社会中坚力量,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慢慢转移到他们肩头。而很多独生子女家庭通婚后,两个孩子将面临照顾四个老人的问题。

  杜女士和爱人都生于1980年,双方都是独生子女,两边的老人也都已年过花甲。“现在最担心老人的身体,要是出了问题真有些跑不开。”杜女士说,2009年婆婆脑梗塞住院,而自己的父亲身体也不好。她家在石景山,婆婆家在顺义,只能这边住两天,那边待一天,半年跑下来简直要崩溃了。

  婆婆出院后,杜女士以为可以喘口气了,没想到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周末该去谁家?杜女士和爱人现在住在石景山,他爱人以母亲身体不好为由,要求周末必须回顺义。杜女士觉得有些委屈,虽然自己的父母离的近一些,但每周也只有周末才方便见面,就这样,夫妻两个为周末去谁家没少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