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西陆频道 > 正文

北斗心脏精度每三百万年差1秒 真牛!

“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人员 汤士良(83岁):(卫星上)4个螺栓同时爆炸,有一个不爆炸,卫星就是完不成任务。99%不行,必须达到100%,做了十几批(爆炸螺栓实验)。

正是老一辈航天人的无私无畏、久久为功,让“东方红一号”在1970年4月24日点亮了中国人征战太空的第一缕“光亮”,50年来,这缕光亮一直照耀着航天人前行。

从1994年北斗一号立项,黎昱就参与其中,他和团队陪伴北斗走过20多年,也共同奋斗了20多年,印象最深的就是生产北斗二号第三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时,因为工期压缩,他们要在2个月里完成超高精度要求的星箭接口任务。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29厂通信与导航领域总师 黎昱:当时我心里非常着急的,这个时候整个的研制团队积极站出来申请加班加点,而且想了很多高效的方式、并行的方法,很多同志是看着朝阳来看着朝阳走,把预想的两个月压缩到了一个月以内,使得整个项目不受影响。

紧接着,2009年北斗三号立项,黎昱和团队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新任务。北斗三号应用大量的国产创新材料,其中,在太阳翼生产中加入了国产高模高强纤维,不但可以提高性能,还可以节约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