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西陆频道 > 正文

蒋介石铜像成泄愤对象 揭秘二二八事件背后真相

  “二二八事件”历史背景

  评判“二二八事件”不能历史虚无。要客观真实认识理解“二二八事件”,就一定要跳出一直以来台湾岛内蓝绿阵营的框架,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和视野来审视,特别是全面宏观地了解历史背景,这有助于我们客观准确地评判“二二八事件”。

  国际上,当时二战刚刚结束不到2年时间,国际秩序正在重建。当时世界上仅有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意识形态开始对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峙正逐渐形成,美苏冷战局面即将开启。此时的美国因二战变得更加强大,主要进行全球军事部署、在意识形态领域进攻围剿苏联,同时帮助欧洲经济复兴。而此时的苏联正在从农业社会开始向全面工业化时代迈进,在经济领域进行一系列重大政策调整,国家经济逐步由战时保障转为平时运行,主要解决国内经济领域的困难矛盾。可以说,美苏都没有把太多精力放在中国,更何况是台湾。

  国内方面,抗日战争结束后,全国人民希望实现和平民主,但国民党政府却一意孤行,蒋介石秘密签署“剿共”密令,国共内战正式爆发。战争中双方力量发生了巨大逆转,人心向背出现了明显倾向。这一时期,国民党政府大力推行一党专政独裁统治,官员腐败横行,国家经济严重通货膨胀、百姓民不聊生。与此同时,先后出现的昆明“一二。一”事件、北平沈崇事件等,更增加了中国人民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等反独裁的信念。国民党的统治面临着巨大危机和风险,民众对其不满情绪已在全国蔓延开来。

  再看看台湾自身,台湾社会面临的一系列矛盾问题与大陆各省的情况并无太多异同,国民党的腐败无能在台湾地区同样表现得淋漓尽致。1945年国民党接手以后,经济上实行专卖垄断,人民生活贫困潦倒;官员贪污腐化,军队纪律不良,大批复原返乡的原台籍日本士兵就业无门,治安恶化,社会矛盾加剧。更为严重的是,台湾经历了日本50年的殖民统治,刚刚重回祖国,国民党当局和台湾人民之间彼此都不大了解,容易产生冲突,需要长期磨合。而台湾本地人很少有参与政治、建设台湾的机会。当时台湾实行行政长官公署制,集行政、军事、财政以至立法、司法诸权于长官一身,类似于日据时代的总督。但在行政长官公署的官员中,副处长以上官员仅有台民1人;全省简任官214人,本省人仅12人。这种不公平的待遇和不科学的治理方式,不仅引起台湾人民的普遍不满,而且为日后社会动荡埋下了巨大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