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西陆频道 > 正文

谣言黑色产业链 为了收入坑害百姓必须铲除

  食品安全谣言屡禁不止

  无独有偶,近日,网上疯传一段“棉花肉松”的视频。视频上说,一种肉松汉堡上面的肉松是棉花,发布人是浙江永康人林某。经过永康市场监管部门与警方的联合调查,证实肉松汉堡上面的肉松不是棉花,目前造谣的林某已经被警方拘留。

  此前的2月中旬,网上也曾广泛传播一段声称“紫菜是黑塑料做的”短视频,视频中有人将干紫菜泡在水里,而后拉扯紫菜,因其不易扯断且有腥味判断其为黑色塑料袋做成。事件爆出后,福建省相关部门对视频涉及企业产品进行抽检发现全部合格。尽管专家和政府及时出面辟谣,但仍对福建、浙江、广州等地的紫菜产业造成严重影响,有媒体报道称仅福建一地就损失上亿元。

  国家食药监总局官方援引有关机构监测数据显示,仅2016年1月1日~2017年4月5日一年多时间里,就出现了33则传播广泛的食品安全谣言。国家食药监总局新闻宣传司有关负责人在“亮剑网络食品谣言”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塑料紫菜”、“燃烧的粉丝”、“牛奶出大事”等新老食品安全谣言又开始新一轮的传播,显示了治理谣言形势的严峻性。

  事实上,食品安全领域已经成为谣传的“重灾区”。国家食药监总局新闻宣传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有数据显示,网络谣言中食品安全信息占45%。

  食品安全谣言不仅扰乱了百姓的消费判断,而且损害了行业发展。不仅如此,有的甚至已经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声誉,如英国媒体曾炒作的中国“塑料大米”事件。在2016年底,尼日利亚官方公布的事件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大米并非塑料所制,因为生产塑料颗粒的成本反而比大米高,商家不会做赔本的买卖。尽管进行了澄清,但这则谣言对我国的国际形象还是产生了负面影响。

  食品安全谣言也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侵害,影响了公众对国内食品安全的信任度,社交媒体上部分网民表现出“食品安全焦虑症”。网民“一只猫”说,“顺口编”和“随手转”的食品安全谣言在网络传播下不断发酵,一些不明就里的老百姓尤其是老年人大量转发。比如2016年食品安全十大谣言,包括“维生素A伤害宝宝大脑”、“小龙虾成了小‘虫’虾”等等,涉及到日常生活,引发网民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