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西陆频道 > 正文

压岁钱买爸爸陪伴 团聚有时就是一种奢望

  父母远行 “为在家乡创业,更好团聚”

  刚满40岁的四川金堂县农民王德俊,第一次外出务工时只有17岁。当年他从人群的缝隙中挤上绿皮火车,到了东莞。20世纪末,大量农民像王德俊一样,怀揣梦想远离家乡,奔赴各地务工,不得不将年幼的孩子托付给家乡的老人或亲戚照顾。随之而来的是,中国乡村也产生了周期性的离愁别绪。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翟琨说,世界上短期内规模最大的人口迁徙——中国春运,承载的不仅是旅客,也承载着亿万家庭的聚散离合和人们的情感。一张张车票,一头连着远方,一头连着故乡;一头系着奋斗希望,一头系着温暖幸福。

  元宵节前,王德俊像往年一样,离家奔赴广东。远隔千里,想念孩子时,他和妻子会翻出儿子的照片,说着小家伙的变化和趣事,消解心中的苦闷。“你看,那时幺儿还穿着开裆裤,现在上小学啦。”王德俊说,一直在心中的返乡计划逐渐清晰:学到技术和经验后回到金堂老家,依托成都市场,开一个乡村批发店。“在家乡创业需要资金、技术和经验,我现在拼命干活就是为了返乡发展。”他说。

  迈向远方,最终目标是为了离家更近。支撑打工者们远行的动力,是早日回到子女身边陪伴他们成长,留给孩子的不再是春节回家后又匆匆离去的背影,或是电话里的叮嘱、唠叨。

  未来前景 “中国乡村,离愁别绪将不再漫长”

  今年春节后,杨四军没再外出务工,而是忙着和驻村第一书记沈浩强商量晚熟柑橘的种植计划。之所以选择留下来,是安岳县卧佛镇飞凤村开始发展集体经济,也能更好照顾孩子,“这段时间感觉娃娃变化很大,以前内向敏感,见到熟人就低头走到一边去,如今还主动跟人开起了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