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球扫描 > 正文

中国布局八年,只差最后一步,美日韩逐渐绝望

不过,在后来的试验中人们发现,让材料冷却至绝对零度的成本,远远高于电力损耗的成本,没有任何经济效益(决定技术大规模运用的头号标准就是取决于是否有经济价值)。随后,全世界的科学家用尽一切办法去寻找低成本的超导材料,并在1980年将目光锁定至铜氧化物。

但铜氧化物结构难以调整,在其达到-140℃时无法进一步降温,也就无法实现在绝对零度下的超导机制,这让全世界的物理学界倍感沮丧。

对于当时的物理学界而言,这剩下的133℃犹如三体中的智子,锁死了人类叩开超导材料的大门,就算他们穷尽毕生之力,也无法解开铜氧化物如何冷却到绝对零度的秘密。此后三十年,物理学家们一直徘徊在对铜氧化物超导研究的黑暗中,因此在1980年~2010年之间又被称之为“电力物理学界的黑暗年代”。

物理学家们已经在黑暗(超导研究)中,徘徊了30年,试图解开铜氧化物超导的秘密

——1998年诺贝尔奖得主,美国物理学界罗伯特.B.劳克林

而曹原关于石墨烯超导性能的发现,有望在数年内成为这跨越107年世纪难题的最终解决方案。就连不少顶级物理学家都承认:如果曹原的发现能够进入产业化阶段,那人类材料学乃至整个工业将开启一个全新的纪元。

趁着这股东风,石墨烯的热度再次被炒起,国内各种打着石墨烯概念的产品层出不穷,一时之间,仿佛给人一种中国石墨烯技术已大规模运用的错觉。

但鲜为人知的是,在这场业界狂欢之下,一场盛世危机正悄然向我们走来...

自然杂志封面暗示曹原发现的石墨烯“魔角”

科技日报3月8日讯:

两会期间,针对我国在石墨烯上游原材料石墨资源产业上的种种问题,中车株机董事长周清和在采访中表示:

一方面,我国石墨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市场供大于求,大量珍贵资源轻易低价流失海外;另一方面,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尚不能自主研制,需以出口产品数倍甚至数十倍的价格进口回来,这一场景不禁让人想起“稀土之痛”。

一句“稀土之痛”的形容,足以见国内石墨产业的严重弊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