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观察 > 正文

俄乌大战惊现3个重大变化,俄军开启收割模式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防长奥斯汀双双访问基辅,谈了3个小时,定了三件事情:国防军事援助、加强对俄罗斯的制裁、对乌克兰的财政支持和安全保障;随后,奥斯汀在波兰发表讲话称,美国希望看到一个被削弱的俄罗斯,而乌克兰“正在赢得战争”。结果,就在奥斯汀发表上述讲话几个小时后,俄罗斯用导弹袭击了利沃夫、罗夫诺、文尼斯塔和基辅的火车站,另一个火车站位于克拉斯内镇,距离波兰边境仅70英里。这两位美国高官就是乘坐火车离开基辅的。显然,铁路也是乌克兰的武器运输线,遭受打击在所难免。

这是一种威慑和警告,也是我们一直强调的导弹战的重要内容,而俄军对乌克兰武器集结点的导弹打击,直接让美国和北约运输的武器装备烟消云散。由此可见,俄军撤出基辅后,导弹战打得非常漂亮。可恰恰在这种时候,战法需要发生变化了。

这种战法变化的背景,是乌克兰危机出现的三个重大变化:其一,美国和北约国家政客频频访问基辅,取代口头谴责,成为帮助乌克兰打持久战的精神食粮;其二,美国和北约支援乌克兰的武器正在提升数量和质量,成为帮助乌克兰打持久战的实力支撑;其三,英国、德国、法国,乃至欧盟对“卢布结算令”举起了白旗,把自己对抗俄罗斯的损失降到最低。

以上三种重大变化,意味着什么?

秦安的思考是,在等维度的道义战上,美国政客早从“丛林中的野兽”变为“院子的流氓”,普京的去武装化、去纳粹化、去生化武器化、去核武化、去霸权化,站在道义的一方,美国其实已经不顾廉耻了;在等维度的制裁与反制裁方面,俄罗斯“卢布结算令”一招制敌,油气和粮食两招要命,因此妥妥地赢了。

这种时候,美国和北约可以让俄罗斯最不好受的,就剩下低纬度的乌克兰战场。而且,美国和北约不用参战,只负责给乌克兰鼓勇气和“递刀子”,就能实现险恶企图,把削弱俄罗斯进行到底,一直拼到乌克兰最后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