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美国不将中国的半导体行业整体封杀?
答案很简单:非不欲尔,实不能尔。之所以不能,其实可以从中美两国各自的角度来分析:
中国方面,经过过去几十年的筚路蓝缕,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庞大和成熟的半导体产业集群。虽然这个集群技术含量还处于中低端,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还需高度仰赖进口,但凭借规模、效率、性价比的优势,已经在工业生产层面,形成了巨大的比较优势,成功将自己打造成了全球电子产品无可替代的生产中心。在中国形成了强大的比较优势后,其他国家根本无法在这个产业的中低端生产制造环节中分一杯羹——就算分,也只是零零散散,不成气候,而且供应链方面对中国也有高度依赖。
这就让美国很无语。如果将制裁范围扩大到全产业链,那中国半导体产业确实会顷刻瘫痪大半,但由于过去这些年中国在产业链中低端形成了近乎垄断的优势,中国的半瘫痪,实际上也意味着整个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半瘫痪——毕竟产业链是一个整体,你高端技术再牛掰,也得跟中低端结合起来,才能打造出可供市场消费的产品。现在中低端环节都被中国捏着,你把它全废了,那你这些中高端技术也落不了地不是——你7纳米、5纳米甚至3纳米芯片再牛掰,能直接打游戏玩tiktok?你还不是得整合成一部手机才能对外卖?不卖的话,不光中国的这些中低端生产制造要废,你这些高端研发,同样也会因为没有回血正循环而废掉!而你要整合成手机对外卖,那离得开深圳的完善产业体系?
所以美国只能封锁芯片生产这些核心技术,而对中国半导体全产业链网开一面。但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也就是华为它们玩的那些,本来也就是建立在全产业链基础上的。你不废掉这个基础,那你对尖端冒头部分的打击,就注定不可能斩草除根——华为短期内是会受重创,但身后的半导体产业链,却依然可以用给洋人打工赚的钱去积累经验招徕人才,去搞自己的国产替代;只要这些自身造血功能还在,再加上政府从中收税后再补贴输血,那照样有能力延续创新升级;一旦突破实现,华为手机这种前端产品立马就会东山再起——甚至还因为扛过雷赚够了同情分,所谓未来在中国这个超级大市场活的更滋润,韭菜割的更欢乐。
这就是中美经济捆绑导致的结果——大多数人只看到美国的尖端科技现在难以替代;但实际上,中国的优质产业集群,现在同样难以替代!双方互为表里,互相钳制,这种挣不脱掰不开,导致美国明知中国半导体产业链是其科创升级的土壤和基础,中国利用它积累技术经验、培养人才,积攒资金,给科创升级输血;却也对它无可奈何,只能把制裁局限在尖端科技,以及华为这种龙头,从而导致所谓的对华制裁,只能成为一个半拉子工程。
当然,半拉子工程也不代表就一定不能搞成。美国完全可以一边制裁,一边推动产业链转移。随着产业链转移出中国,中国科技突破的平台和母体自然会逐渐式微。
2023-06-09 09:15:15
2023-06-09 10:14:47
2023-06-09 10:49:22
2023-06-09 09:27:31
2023-06-09 10:37:42
2023-06-08 10:27:34
2023-06-08 10:18:41
2023-06-08 09:16:02
2023-06-08 10:01:24
2023-06-07 09:57:54
2023-06-07 10:21:52
2023-06-07 09:39:18
2023-06-07 09:06:37
2023-06-07 09:24:42
2023-06-06 09:32:43
2023-06-06 09:52:52
2023-06-06 09:09:30
2023-06-06 10:29:56
2023-06-06 10:14:22
2023-06-06 09:17:47
2023-06-05 09:37:36
2023-06-05 09:56:42
2023-06-05 09:24:51
2023-06-05 09:09:40
2023-06-05 10: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