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科技 > 正文

40年前,家喻户晓的三大“神童”如今都怎样了

20世纪二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特曼L.M.Terman进行了一项大规模的研究实验,他通过智力测试将智商大于等于140分的孩子划分为天才,并以此为标准筛选出了一千二百名“天才儿童”。

随后,美国政府负责为这群孩子提供最前瞻的教育资源、最优质的师资,并对他们精心培养,人们期待着从这1200位孩子中,产生牛顿、爱因斯坦、霍金一般的伟大科学家。

五六十年后的今天,人们依旧可以追踪到的其中800多名“神童”的现状。

经调查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并没有成为科学家,而那些被世俗定义为“成功”的人,反而都是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人格特征的人。

英国教授琼·弗里曼从1974年起跟踪210名极具天赋儿童的成长,她发现其中只有6人(3%)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国原本的“天才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迭,某种程度上来说,“天才养成计划”让天才成为了受害者,当人们过于强调神童的特殊性,这种天赋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幸。

假若忽略了孩子综合素质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必然会使神童教育走向弯路。

数十年后的今天,《人物》杂志采访到当年被称为“奥数神童”的付云皓,并以一篇《奥数天才之陨落之后》的报道,将人们的视线重新聚焦到了同样年少成名的他身上。

面对舆论的喧嚣,此时的付云皓以一篇长文回复。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