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科技 > 正文

2020年,中国悄悄打了一场“核”反击战!

事关国计民生的关键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否则就会被别人“卡脖子”。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里,在美国的种种打压之下,中国高科技产业凌寒绽放,正迎来蓬勃的春天。

1

基础硬件

弯路重重

基础硬件在我国起步较早,但一直饱受质疑。

首先,发展路线混乱模糊。

以CPU芯片为例,龙芯使用的是类MIPS指令集,申威是自主发展提出的类Alpha指令集,华为和飞腾使用的是ARM,宏芯采用的是Power 8,而海光和兆芯是PC上常见的X86。可想而知,仅仅是为了适配这么多指令集,自主信息产业的操作系统和应用开发者就要花费多大的功夫。

其次,自主信息产业20年的发展,看不到明显的回报。

也就是说,自主信息产业和国际信息产业顶尖水平的差距表面看来并没有缩小。以国内发展得相对较好的CPU为例。

目前,自主CPU每GHz主频的单核性能大约为主流桌面市场水平的40%-80%;

自主CPU的主频大约只有主流桌面水平40%-60%;

自主CPU中除了主打超算的申威和主打服务器的华为、飞腾、宏芯,大部分用于桌面的自主CPU只有4个核,这也低于现在主流的6个核。

这样核算下来,自主CPU的性能只相当于主流水平的10%-20%,和20年前相比,情况虽有所改善,但并未根本改善。

连综合发展水平最好的CPU都有这么多问题,发展水平相对一般的高端DSP、FPGA、显示核心(GPU)等存在的问题就更严峻了。

因此,如何提出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清晰发展路线、如何真正缩小与世界主流水平的差距,就成了关键。

认识到这两点不容易。此前,我们走了不少弯路:

最早我们以为核心关键是少数性能指标。

2006年9月,中国自主研制的“龙芯二号”增强型处理器问世,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特定优化应用下,“龙芯二号”增强型处理器(即龙芯2E CPU)每G主频浮点运算的性能可以与奔腾4的早期型号相当。

但是,英特尔所具备的完善的生态链、上下游支持、高主频等,龙芯都不具备。而基于龙芯的产业链更是完全没有组织起来,想像英特尔电脑一样,随处可买,还能保证良好的兼容几乎不可能。

于是我们把自主CPU的核心关键,重新定位为供应链的组织。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