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科技 > 正文

2020年,中国悄悄打了一场“核”反击战!

龙芯先后组织起了产品、售后和下游配合的主板商,中关村大街上一度也有了龙芯电脑专卖店。此后,龙芯还与意法半导体公司签订了知识产权的授权。在此期间,意法半导体将向龙芯支付一次性的门槛费,以及每枚芯片的专利许可费用。这也是当时IC领域(IC即自发明集成电路),中国对外授权最大的合同,创造了中国半导体行业历史上首个对外收权利金的先例。

面对大好形势,下一步,龙芯却作出了误判。

当时,龙芯认为英特尔几乎已经碰到了单核性能的天花板,龙芯的单核性能已经是英特尔的一多半(某些指标2F确实已经达到了奔腾4的一多半),而且主要差距是在主频上,每GHz主频的性能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了。未来计算机的竞争是多核的竞争,而当时英特尔采取的是单核到双核到四核的策略,龙芯的策略是核心数增加的速度要加倍,是从单核到四核到八核的策略。

龙芯选择的这条路,带来了两个问题:

一是英特尔从酷睿2开始另辟蹊径,在主频只增加了30%左右的情况下,通过提升微指令系统(也称为CPU架构)和中间件,在5年多的时间里实现了单核性能增加了5-10倍。由于英特尔有效地提升了单核性能,软件开发者一般不愿意做多核优化,龙芯运行这些软件的表现就更差了,多核优势完全停留在纸面上。

二是多核芯片的关键理论当时还处于突破和探索阶段。龙芯以超过市场主流的速度提升核数,必然要独立解决这些新问题,这就不利于发挥后发优势。和英特尔相比,龙芯最大的劣势是研发团队人数和研发资金完全不占优势。没有钱去做快速迭代,在“核大战”中势必不会取得好成绩。

龙芯3B1500就是一个典例,在市场上四核CPU价格尚且昂贵的情况下,龙芯拿出了八核CPU,但由于访存部件没有预见到带宽不够的问题,这个八核CPU在使用时不得不屏蔽两个核心,如果开启完整的八核心,在大多数情况下性能反而会有所下降。

2

多方求索

自主磨合

困境中的龙芯采取过渡路线,并向市场化进行转型。2010年后,龙芯团队转型成立公司,开始市场化运作。2014年前,在北京市政府牵头下,部分民营企业跟进,共对龙芯投入约2亿元。这段时间,龙芯经历了从样品到产品,从实验室到企业的过渡,初步完成了与市场的结合。

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龙芯得到了国内最大的私募基金的资金投入。

没了资金后顾之忧,龙芯自主磨合软硬件,取得了一些成绩:

某大型数据库,处理相同的数据,原来用惠普的X86服务器,需要50分钟,而龙芯通过垂直磨合优化只需要80秒;

某雷达显控应用,海量目标场景下,X86商业CPU只能达到每秒10帧的速率,而使用龙芯CPU,经过应用开发单位联合龙芯公司的深度优化达到了每秒20帧;

……

这些事例充分说明了发展自主可控的信息产业是值得的,对国家安全和保障重大应用的成功意义重大。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