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动态 > 正文

中国军衔改革或出重大变动:取消大校增设准将?

尽管如此,与会的代表们还是坚持一定要给毛泽东授予大元帅军衔。看到大家这样坚决,刘少奇只好说:“你们不是经常见毛主席吗?你们见面后当面去说服他,争取他的同意,这次会议不作决定。”

这次会议之后几天,彭德怀、罗荣桓和当时具体负责这次评衔工作的总干部部两位副部长宋任穷、赖传珠去向毛泽东汇报这次评衔工作的进展情况。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也参加了这个会议。

会上,彭德怀首先把这次授衔工作的情况向毛泽东作了详细汇报,接下来大家再一次提出要给毛泽东授予大元帅军衔,给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授予元帅军衔的主张,并说明这是全体工作人员的一致意见。

毛泽东听了摆摆手说:“你们搞评衔,是很大的工作,也是很不好搞的工作。根据国际上的经验,这个大元帅我不能要,让我穿上大元帅的制服,多不舒服啊!到群众中讲话、活动,多不方便啊!依我看呀,现在在地方工作的,都不评军衔为好!”

毛泽东说完了这些话,看了看刘少奇说:“你在部队里搞过,你也应是元帅。你也应该评嘛!”刘少奇摇头:“我不要评了。”毛泽东又转而去问周恩来和邓小平:“你们的元帅军衔,还要不要评啊?”周恩来和邓小平态度坚决地摆手说:“不要评了,不要评了。”毛泽东又问当时在场的那几位被列入大将名单、但已转业到地方工作的李先念(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谭震林(中共中央副秘书长、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中共中央农工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张鼎丞(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他们也纷纷表示不要评了。

这样一来,对原定方案作了修改:不设大元帅衔。设元帅衔10名,大将衔10名。在上将衔名单中,除乌兰夫、谢富治、韦国清、叶飞、阎红彦等少数情况特殊者外,其他转到地方上工作的领导干部都不授军衔。本来,1954年9月,陈毅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周恩来经过反复思量,考虑陈毅的历史功绩与在第三野战军的影响,考虑他当时与以后的工作,主张授予陈毅元帅军衔。周恩来特别指出:“军衔授予,对陈毅同志现在和将来的工作均无不便之处,平时可以不穿军服,必要时再穿。苏联的布尔加宁同志也有元帅衔,现在他做部长会议主席的工作就不用元帅头衔了。可以说是一个例子。”

授予十元帅与十大将的背后与全军的综合平衡

接下来就是如何评衔了。人民解放军从最早的革命起义部队,到红一、二、四方面军、陕甘红军、南方红军游击队,再到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再发展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四大野战军、华北军区、地方部队……面对28年的复杂变化过程,评衔工作做到公平合理,绝非易事。尤其是对于十元帅和十大将的产生,全军上下普遍关注,中央军委及中央政治局经过反复衡量考虑,这里除了战功、职务、资历、德才等因素外,还考虑到了在全军中的平衡问题。分析一下十元帅和十大将的履历会使我们看得更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