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热点 > 正文

AI作业灯:我要看看,谁敢把“鸟”写成“乌”

如何培养出更多有创造力、想象力、敢于突破的杰出人才一直是我们的追问,也是目标。一个人的成长需要适度的空间,心理的成熟、心灵的丰富,都需要自我不断探索尝试。很多从试错、反思中得到的经验更可贵。一直被作业、分数捆绑,没有一丝一毫的空间,也许会有一个好看的分数,但难说会有阳光的心态。

有人生动比喻,一匹从小只会拉磨的小马,永远不会成为骏马。

前两年人脸识别技术刚刚开始应用的时候,就有公园里的厕所安装人脸识别设备,一刷脸给你一截手纸,你要想再多要一截,对不起,面子只能刷一次。若有特别需求,还真得找别人“借脸用一下”。人脸识别应用场景很多,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即使戴着口罩,有些摄像头也能识别。

现在厕所厕纸也升级了,有的把二维码印在地上,扫码关注公号才能滑出一截手纸。这种推广和营销,用在厕所里总是让人觉得违和。

奇葩年年有,人工智能来了就特别多。

一些批量生产“优雅骂人”语句的软件横空出世。这类软件可以从文学名著中快速检索、生成特定的骂人句子,语句虽不带脏字却恶意满满。这些软件为网络“喷子”提供了“装满大粪的炸弹”,中伤他人,污染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