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球扫描 > 正文

逆全球化中国10年前就已完成布局 美国傻眼

尽管全球供应链重组已经进行多年,但中国一直相对稳定并维持其作为重要环节的地位,在2013年至2017年间占全球制造业产出的33%以上。汽车、电子、科技和消费品等主要产业的几乎所有生产链,中国都占据着一席之地。

尽管从中国进口占美国进口总额的比率有小幅下降,但中国产品在大多数其他国家仍一直保持稳定的市场份额,特别是在中高端科技产品领域。这表明这些行业的供应链没有出现大规模迁移。

当然,由于美国加征关税,中国对美国的一些中高端科技产品出口,包括一些信息和通信技术产品,确实受到了一定冲击,但中国对这些产品的中间部件的出口则一直在上升,例如印刷电路板(印刷电路组件的中间产品)、手机零配件等。

换句话说,中国的生产链已经在转向更高附加值的产品。中国对于全球供应链仍然具有较强劲的吸引力,且并不会被中美贸易冲突或疫情等因素削弱。

首先,中国仍是许多产品的最大、且仍在不断增长的消费市场。根据计算,中国71%的制造业生产实际上是由于满足内需,这对跨国企业来说显然也是最大的吸引力。

在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USCBC)2019年成员调查中,当被问及是否已经或计划将任何业务迁出中国时,绝大多数美国企业都表示仍决心留在中国市场,且其在中国现有和未来投资的主要目标是进入和服务国内市场。

无独有偶,美国商会驻北京和上海办事处与咨询公司普华永道(PwC)于近年3月进行的商业调查也显示,即使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84%以上的受访企业也没有将生产或业务迁出中国的计划。

其次,尽管部分受外需影响较大的产品如信息和通信技术产品、电子产品、纺织品和电气设备等或将出于分散供应链风险的考虑而重新分布其生产网络,但相较之下,中国所具备的综合性供应商和生产设施网络、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和更多的熟练技术水平工人,使得跨国企业很难在其他新兴市场国家找到完美的替代者。

值得一提的是,供应链迁移的过程不仅耗时甚巨且所费不菲,特别是在如5G、智能制造和数字供应链等先进数字基础设施领域等仍需进行大量投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了中国一定时间来调整和升级。

科技封锁或加速国内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