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西陆频道 > 正文

网红美食背后文化 网红能持续多久?

  社交时代的“存在焦虑症”,多少人能够独善其身

  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吸引我们不断刷屏,争相参与每一个热点?那些被套路的时间,隐藏了多少人际间的秘密?

  社会学教授章友德提出,这多少映射了当代人的“存在焦虑症”,“十几二十元,大约是奶茶的交换价值,但让这杯奶茶走红的关键却是它的符号价值”。社交媒体时代,不少人隐身手机后,心里却有一座孤岛。每当此时,一杯奶茶可以解渴、解馋,更可以让我们孤岛一样的心怒刷存在感。有了这杯奶茶的符号价值,我在场,我看见,我拥有,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一连串心底的秘密被互联网无限放大。“网红美食”之外,口红、邮筒、涂鸦墙先后登上过网红榜,引来如潮人流。这些“网红队伍”里的人都有相似心态,用相对可控的花费,换取一份朋友圈里被点赞的满足感,为“我存在”快乐多一会儿。

  现在,许多人都懂得这个道理:朋友圈里的人生并非人生的全部真相。有人一个月只进了一趟健身房,却凭一张照片就刷出了健身达人的存在感;有父母只有短短一两小时的带娃时间,但可以凭几张照片刷出“父/母慈子孝”的温馨感;有人笑嘻嘻地对着镜头吐舌头,但可能他刚刚经历了人生大恸。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朋友圈人生与“网红美食”异曲同工,都是为了社交而存在的“生活在别处”。

  英语世界里,有个专门来描述这种行为的词“fomo”(fearofmissout),直译为“害怕错过”。这个词在2013年被收录进牛津词典,英国人承认,社交时代里人们普遍患了病———“存在焦虑症”。

  有意思的是,作为fomo的研究者,牛津大学教授提出,这种病症并非新现象。作为社会性动物,人类有强烈的愿望成为某个群体的一部分,被接纳、被认可、被重视、被记忆。于是漫长的人生,我们有无数次陷入“存在焦虑症”的可能。小婴儿啼哭求拥抱;孩提时闯点小祸求关注;念书后老师的表扬、同学们的簇拥都会让少年的心飞扬一整天。这些行为在社会学家眼中,都是为存在而焦虑。只不过今天的社交媒体让人们更容易感知他人的生活,并在知悉他人的一举一动后,为自己没能加入其中而患得患失。

  我们都有这样无比真实的经历:长假里,如果没在朋友圈晒几张蓝天白云的出游照,都不好意思逛微信;可即便身处景区,我们依然无法避免另一种恐慌,“万一在我专心游山玩水时,错过了人人共襄盛举的热门事件呢?”现在,谁还能拍胸脯保证,自己能独善其身。